您的当前位置:

文物保护工作

 2011年,黑龙江省按照国务院安排计划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工作质量受到国家文物局的高度肯定。国家“三普”办核定黑龙江省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0 759处,其中新发现7 065处,复查3 694处。全省共形成132部县、区级普查工作报告,13部市级普查T作报告和1部省级普查工作报告,出版《东北三江流域古代城址——佳木斯地区汉魏时期城址》、《日本军细菌战》、《日本军细菌战图文集》、《日本军细菌战原队员证言集》、《寻遗的脚步》、《寻找湮没的历史》、《宁安市古建筑影帧集》、《侵华日军鸡东要塞阵地揭秘》(内部资料)、《历史见证——嫩江县革命遗址与日本侵华遗址纵览》(内部资料)9部普查成果。《黑龙汀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集》包括《黑龙江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黑龙江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会议文集》、《龙江三普印记》、《黑龙江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发现》、《黑龙江省中东铁路沿线历史建筑图册》、《黑龙江省侵华日军罪证遗址》、《明代海西东水路城站调查》、《三江平原区域简史》和《伊春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荟萃》完成校订。长城资源调查工作历时5年按时完成。调查数据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国家核定黑龙江省长城墙体总长度为266. 29千米,其中牡丹江边墙调查总长度为66. 02千米,金界壕遗址黑龙江段主墙长度200.27千米:黑龙江省长城单体建筑的总数为1 522座,其中牡丹江边墙单体建筑为38座、金界壕遗址黑龙江段单体建筑为1 484座:黑龙江省长城关堡总数为33座,其中牡丹江边墙关堡3座、金界壕遗址黑龙江段关堡30座。调查过程中采集大量数据,拍摄大量影像,对自然、人文环境作大量记录,全省长城资源调查报告的出版立项工作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文物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黑龙江省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制作树立工作历时3年全部完成,文化文物部门正着手开展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划定工作。黑龙江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上报省政府待公布。通过理顺文物行政执法体制,强化执法队伍,开展文物行政审批清理和制度建设工作,全省文物保护和依法行政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文物执法部门加强文物执法督查和文物安全等专项检查力度,逐步建立起全省文物安全的长效机制。2011年,黑龙汀省两家单位分获国家文物保护工程甲级勘察设计资质、文物保护工程一级施工资质,为全省文物保护事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全年配合基本建设共进行考古调查项目90项,其中水库工程项目4个、公路建设项目9个、风电场建设项目77个。配合七台河市汪清河水库增容扩建工程,开展基建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约3 000平方米,共清理房址20座、灰坑8个,出土陶器、石器、铁器、骨器、动物骨骼等文物标本200余件。2011年,重要文物保护工程取得实质进展。唐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保护工程主体基本完成,进入收尾阶段,各项保护工作取得预期效果。环境整治T程中的18个项目已完成15项,占总工程量的90%以上;文物本体保护完成批复项目的65%以上,完成工程量80%以上;遗址考古工作基本完成,先后由中国文物出版社出版《渤海上京城-1998-2007年度考古发掘调查报告》(上、下),《宁安虹鳟鱼场——1992-1995年度渤海墓地发掘报告》(上、下),《海曲风华——渤海上京城文物精华》。《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保护规划》、《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保护规划》,经过多年编制、组织专家论证修订,2011年得到国家文物局初步审定。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保护项目中的金上京遗址和刘秀屯遗址看护用房建设工程已全部完成。圣索菲亚教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等重点建筑的保护维修工程启动。金长城保护规划已经启动,金长城甘南段两处水冲沟抢险保护方案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中东铁路建筑群整体保护工作稳步推进,其中一面坡中东铁路俄式建筑群、昂昂溪中东铁路建筑群、绥芬河市中东铁路建筑群、香坊火车站、中东铁路管理局旧址、滨洲线松花江铁路大桥、霁虹桥等近300处建筑合并推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林横道河子镇、齐齐哈尔昴昴溪区中东铁路建筑群体保护规划立项,获国家文物局批复,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正有序开展;哈齐客专高速铁路沿线安达、肇东车站等5栋中东铁路俄式建筑迁移保护正在进行。(李文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