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哈尔滨日报》

  2011年,《哈尔滨日报》围绕哈尔滨市“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四大发展战略和“十二五”发展主题,结合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引导编辑记者到实施新战略的最前沿,到社会的最基层去实地采访,助推哈尔滨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力营造谋发展、惠民生的良好舆论氛围。实施新战略带来城市新变化,这一主题和策划意识贯穿重大报道全程。3月9日,1版策划推出首篇题为《蓝图,让资本“拥抱”江北》的“双城”概念驱动下的“北跃”进行时札记,记者近距离、多角度审视江北“新城”的破茧而生,解读“双城”概念具化了“北跃”,也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3月到6月,首届湿地节开幕前后,报纸设《大美松江湿地,魅力冰城夏都,把松江湿地游打造成哈尔滨新的国际品牌》专栏,发表哈尔滨市推出五大湿地景区、24条湿地线路诚邀中外游客、记者深度畅游湿地五大景区等“湿地节”系列报道。与市旅游局联合出版的《哈尔滨湿地旅游全指引》画册,发行20万册,在本埠影响广泛,广受市民好评。4月26日,发表长篇通讯《天下无“毒”》,记述哈尔滨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反病毒引擎,其产品供应国内TOP4的专业防火墙、UTM厂商中的两家公司,以及美国、日本的企业。而声名如此显赫的公司,却隐匿于哈尔滨市居民区内长达10年。此稿见报后,市长林铎作出批示:“安天创业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有很深的示范意义,应推广他们的经验。”经历2010年实施“新三年棚改扩容计划”起步实施后,2011年是哈尔滨市全面消灭老城区棚户区的关键一年。5月5日,策划推出“棚改新政”系列报道,首篇题为《“棚改新政”中的政府理念》,记者采访市委书记盖如垠,讲述政府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的棚改新理念、新政策和新措施。随后推出《“棚改新政”中的方法转变》、《“棚改新政”中的民生大账》等多篇报道,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2011年,全市新建改造130条城市道路、24座桥涵,再续城市路桥变迁新乐章。7月11日,策划推出“哈尔滨路桥精神”系列报道,首篇题为《向上的力量》的奋发向上篇。随后发表《把艰难碾成泥浆》的不畏艰难篇,《用创新超速“跨栏”》的开拓创新篇等报道,记者深入路桥建设工地,采访路桥建设者,感受路桥建设者们精神的丰富内涵。发现赋予时代精神的典型或人物。4月2日,发表《一个人的坚守与300万人的期盼》人物报道,已53岁的张昆林,放弃20余年的公务员身份,来到位于哈尔滨市区200余公里以外的磨盘山水源地,承担起全市300余万人口饮水安全的重任。作为这里的首任办公室主任,他得了胃癌却全然不知,甚至大过年也撇下妻子、独自在山林里踏查1个月。此稿见报后,国内多家媒体予以转载,干部群众自发到医院探望张昆林,全市环保系统开展向张昆林学习活动。重视舆论监督报道,以反馈民生民意为主。11月24日,《今冬,“打车难”遭遇“处罚难”》一稿,在严罚举措实施20余天里,千余人马查出7起出租车司机违规行为,且因“种种原因”至今尚未实施处罚。12月1日,《误6小时、困3小时、坐了趟“不托底”航班》连续报道,曝光南航一架由上海飞往哈尔滨的航班,因机械故障长时间延误,百余名乘客历经波折。品牌办报活动经营,提高受众关注度,扩大报纸影响力。由《哈尔滨日报》等共同举办的“2011年新春招聘大篷车”活动,先后举办现场招聘活动16场,涉及企业300余家,总参与人数近10万人次,累计签订用工意向协议8 000余份。社会时空编辑室与市妇联孤困儿童帮扶中心联合推出“衣呼百应——关爱孤困儿童暖冬行动”,引来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市民自发送来爱心衣物,共帮扶2 000余位孤困儿童。对报纸赢利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促进广告收入持续增长。《哈尔滨日报》官方微博开通,微博粉丝近10万人。文体编辑室官方微博开通,3个月粉丝过万人。《新生活商刊》报头加上“二维码”,进入全国“二维码”专刊行列。全年广告提前跨越3 500万元大关,完成3 800万元的目标。在第5届中国报业创新(合肥)峰会暨中国报业创新奖颁奖典礼上,《哈尔滨日报》获日报类中国报业创新媒体奖。在第4届中国品牌媒体高峰论坛上,《哈尔滨日报》荣膺“2010-2011中国城市党报品牌十强”称号。 (康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