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新晚报》

  2011年,秉承“新晚报无处不在”的亲民办报理念,紧扣哈尔滨市实施新战略主题,坚守舆论导向积极向上、舆论热点关注民生、品牌活动承袭传统等多年沉淀的晚报风格,《新晚报》在新闻报道、广告收入、办报活动、品牌经营等诸多方面,充分体现出“城市主流晚报”的市场定位和办报追求。依据“北跃”战略和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建设“北国特色水乡”的整体规划,组织跟踪报道,关注进展动态。3月,先后发表《湿地高尔夫、跑马场年现身松花江狗岛》,关注启动金河湾湿地植物园等4处滩岛生态修复工程;《47艘船投入今年湿地游》一稿,关注解决湿地旅游运力不足的问题;《道外八条道直通湿地》一稿,关注湿地旅游周边路网话题。磨盘山水源地普通环保干部张昆林,身患癌症却坚持工作在第一线。3月30日,记者采写的《用生命捍卫300万人生命线》连续报道,介绍张昆林确保哈尔滨市城区300万人口饮水安全的感人事迹,引起全市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工人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及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等国家级媒体,先后专题采访并报道了张昆林的事迹。首届湿地节前后,以《大湿地,曾被忽略的资源》为题,推出“聚焦松江湿地、放眼生态长廊”资源篇,介绍在江水孕育下,金河湾湿地、滨江湿地、太阳岛湿地、呼兰河口湿地等资源优势,正在产生前所未有的湿地效应。推出“印象·湿地”特刊,发表《太阳岛五A湿地游》一稿,推介太阳岛“水上游”、“陆上游”线路及湿地看点。联合推出的“松花江湿地游”活动,让近200位市民在7个余小时的航行中,一路感受松花江湿地之美。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为载体,记者深入基层采写大量与民生相关的舆论监督报道。4月21日,发表《问题饭店栽了,监管新规立了》一稿,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开展的“全城围剿‘问题油’”行动,打响2011年关注食品安全第一枪。查处行动历时半个月,检查2 000余家餐饮企业,36家“问题油”饭店被停业。曝光“正大”残死鸡去向不明问题。11月24日,发表《“正大”死鸡去向不明》一稿,反映位于呼兰区的黑龙江正大肉食品加工厂,每周有数千斤非正常死亡的残死鸡去向不明。随后,发表《“正大”死鸡哪去了?》、《“正大”下月增添无害化处理设备》等连续报道,引发社会各界震惊,全国70余家大中型网站转载,省、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等部门对此介入调查。追踪本埠首例热费退赔案。12月1日,发表《恒祥城居民获25天热费退赔》一稿,道里区恒祥城居民申请热费退赔,成为省、市供热条例实施以来首例热费退赔案。记者对此进行全程跟踪,剖析市民维权难点,详解热费退赔过程,关于此案的报道引发广大市民关注。办报与活动时适融为一体,增进媒体竞争活力。年初由《新晚报》、哈尔滨市体育总会主办的“激情城市——新晚报·欢乐谷”群众冰上娱乐大赛,在防洪纪念塔前的10万平方米松花江冰雪欢乐谷内开赛,全新打造的冰雪主题公园,成为百万冰城市民冬季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新晚报》万人徒步大赛,借助松江湿地之美,成功升级为一年两届;6月,《新晚报》等承办的第9届万人徒步大赛湿地行活动开幕,共有3万名市民热情参与,走完全程22公里;9月,“新晚报·西城汇杯”第10届万人徒步大赛金秋湿地行鸣枪开赛,2万名市民热情参与。自2003年开始,由《新晚报》发起的万人徒步大赛已成功举办10届,其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新晚报》全年广告经营总额首次突破3.3亿元,同比增长9%。9月23日,全力配合的“庆十一百版特刊”,收入达584万元,成为集团金秋最大一笔广告创收。品牌经营荣获9个奖项,包括年初在“2010中国传媒年会”上,荣膺“2001-2010中国报业(晚报)领军品牌”大奖;在第4届中国品牌媒体高峰论坛上,荣膺“2010-2011中国晚报品牌十强”;在中国媒体2011年会暨2011中国媒体华表奖评选中,荣膺“中国媒体华表奖·品牌晚报”称号。(康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