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2011年,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4·26”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根本,秉持“和谐人口、民本计生、均等服务、普惠家庭”和“以人为本、民生为大、服务为先、民需我为”理念,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实行综合决策,奋发进取,扎实推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实践,实现了“十二五”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开局,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1)人口工作重视程度明显提升。省长王宪魁出席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带动和促进了人口工作的高层指导。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的责任制得到贯彻,各级党委政府每年帮助协调解决若干个重点、难点问题。省领导对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落实等给予高度关注,作出重要批示,组织工作协调,纳入政府督办,确保基本兑现,一些地方开始清欠。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领导小组印发《推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重点工作落实的行动纲要》,促使“统筹”成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意志与行动。依据新的人口工作使命,完善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领导小组组织和工作制度,确立成员单位职责,确立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作为主导部门对成员单位组成和职责确立具有建议和初审权。领导小组对成员单位实施督导,成员单位依年度作出履责情况陈述,推动着人口工作职责落实。卫生、公安、教育等成员单位参加省政府对市地政府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考评。省政府在人口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对哈尔滨、佳木斯、七台河市政府、双鸭山市政府、黑河市政府、大兴安岭行署和省农垦总局给予优秀奖励,对齐齐哈尔市等其他市地级政府、省森工总局以及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给予达标奖励。(2)“惠家工程”继续深入推进。作为全省40件民生实事之一,面向全人口提供科学育儿、青少年青春期教育、生殖保健服务、更年期咨询、老年健康咨询等综合服务,有2 000余万人从中受益。启动2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有1.4万人(次)参检,查出阳性病例455例,约占参检人群的3. 25%;接受常规生育风险评估1.6万人次,对生育病残儿夫妻再生育优生指导1 198人次。10个市(地)和92个县(市、区)建立人口早期发展指导中心,自办联办基地364个,3周岁以前幼儿家庭接受科学育儿服务的达20万户。辟建“放学来吧”(四点半学校)2 387个,中小学普遍开展“健康人格教育”,“绿丝带青春健康”行动走进大部分大学校园。为200余万名已婚育龄妇女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免费服务,“爱在金秋”行动使育龄后期人群得到关爱。有58 993人和27 245人分别得到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新增“一方为农村户籍的半边户”奖扶对象604人;对节育手术并发症患者开展特别扶助试点;开展“生育关怀一孕育援助行动”,为414名不育不孕夫妇进行免费服务;有224人次在“幸福微笑”活动中接受唇腭裂免费修复手术;人口和计划生育等4部门联合发起扶弱济困“温暖行动”,帮扶计划生育特扶家庭1. 87万户522万元;向4 602个计划生育特扶家庭赠送保单13.8万元,为2万名基层计划生育干部优惠保费20万元,增强其抵御风险能力。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普遍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生产联合会,在帮助妇女自主创业中,有7人获得全国第二届“计划生育家庭妇女创业之星”荣誉。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创建62个国家级和300个省级示范村(居)。以“黑土甘霖”人口文化建设为先导,培育创建幸福家庭示范户4.6万个。(3)人口功能区工作逐步深化。13个市地及70%的县(市、区)完成人口发展功能区研究工作,为“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和引导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合理利用国土空间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实施,哈大齐工业走廊逐步实现产业与人口的同步集聚,三江兴凯平原通过土地集约经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黑河市和伊春市的部分生态功能区域实施生态移民。仅农垦系统垦区就撤并l 600余个居民点。为优化区域人口分布,开展两种生育政策比较、边境地区人口安全、完善生育政策风险评估及对策等重点课题研究。继五大连池市和肇东市建立重大建设项目人口评估机制探索后,全省有近1/3的市县开展此项试点。人口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优化产业布局中的基础地位得到提升。(4)人口工作体系得到强化。加强对“十一五”建设改造的62个县级和268个中心乡镇服务机构的管理,投资1 574万元对7个县区服务站实施改造,落实配套设施实现效能优化。“十二五”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储备项目63个,总投资2.2亿元。积极探索不同类型的服务机构发展模式,加快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示范站建设,实施“科技服务信息化工程”,实行动态分级管理,加强对机构、人员、技术准入监管,建立服务质量控制监测系统。人口和计划生育和卫生部门联合出台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意见,有25个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获得医疗卫生资质。加强人口信息化建设,建成覆盖3 700余万人的信息数据库。探索“三级网格”信息采集模式,建立“一站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并实现与国家的对接。扎实推进“强基提质”工程,加快了人口和计划生育职业化队伍建设。举办全系统主任(局长)人口与公共服务专业知识培训班。(5)人口事业发展难题逐渐破解。针对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薄弱问题,进行重点课题调研并召开全省城市人口工作会议,推动在信息采集、统计监测与“网格化”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在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担负起1项牵头和11项配合职责。推进“阳光计生维权”,省政府督办室等部门加强奖励政策落实督办,全省基本完成当年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兑现任务,历史拖欠奖励费问题也逐步解决,已兑现近5 000万元;农垦系统加大工作力度,基本上解决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的拖欠问题。加大健全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兑现保障机制探索,形成“改革体制、区别对待、分级负担、分类解决”的清理拖欠思路。敦促企业承担法定的社会责任,进行独生子女父母补充养老保险试点。按照“统筹”思路,形成《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草案;贯彻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完善本省新的服务管理办法草案,从创新社会管理出发将其纳入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之中。与相关部门联合下发《黑龙江省倡导社会性别平等预防和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指导意见》,出台《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规定》,完善了出生人口实名登记制度。牡丹江市、黑河市被确立为“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第7周期项目”单位。 (都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