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王 郁 1960年10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76年11月参加工作,2011年1月任现职。
副书记:许德东 李 凯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凤娥
县长:许德东1969年6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9年7月参加工作,2009年7月任现职。
副县长:邹长存 张桂丽 崔 刚
郑 伟 齐振迁
县政协主席:魏树立
【概况】
集贤县地处黑龙江省东部,三江平原腹地,区划面积2 283.4平方公里,耕地12.7万公顷,总人口32万,是全国产粮大县、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有“中国大豆浸油之乡”的美誉。集贤县地处交通要地,是三江平原东部地区商品流通集散地。陆路同三、依饶、双桦等高等级公路贯通全境,铁路客货运输通达全国各地,空运距可起降大型客机的佳木斯机场40公里,水运毗邻佳木斯、同江、富锦、饶河等对俄贸易口岸。立足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建成各类综合、专业市场40多处,辐射全国28个省、150多个城市及俄罗斯等国际市场。集贤商贸城发展成为全省十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全国文明市场。板子房瓜菜市场占地10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西瓜专业批发市场。三江农资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占地14万平方米,是黑龙江省东部最大的农资专业批发市场。集贤县正在谋划依托西外环路建设一个辐射周边、面向全国的农副产品流通集散中心,努力把集贤建设成为黑龙江东部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区域经贸物流中心。集贤县是满族和抗联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商周时期,满族先祖肃慎就繁衍生息于此,地域文化起源于战国晚期至汉魏时期。县域内有各类遗址214处,遗址数量居全省县级第二位。集贤依山傍水,境内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七星峰森林地质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财源建设先进县、全省绿色食品工作先进县、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县、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县和中国十强最宜创业开发园区。
全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大力实施“招商强县、产业立县”战略,积极构建农产品加工、煤化工、经贸物流、新型能源、文化旅游五大经济板块,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8.6亿元,同比增长18.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18亿元,同比增长30%;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2亿元,同比增长3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7.9亿元,同比增长5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8 594元,同比增长21.6%;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7.4亿元,同比增长8.5%;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6 134.5万美元,同比增长25. 94%。
农业经济 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和科技推广,投资1.4亿元,建设了小黄河治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农田水利工程。测土配方施肥2. 67万公顷,创建粮食高产示范区16个,建设水稻育苗小区23个,大棚929栋,新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3个,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3. 3%。粮食产量实现9.15亿公斤,同比增长7.02%。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畜牧业平稳发展。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保持畜牧业生产的稳步发展。生猪、肉牛、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51万头、28万头和1 058万只,分别同比增长11%、12.3%、1.4%。畜禽疫病防控率达到100%。劳务产业不断壮大。坚持培训规范化、转移品牌化,强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完成技能性培训2 464人、引导性培训3.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8万人,劳务收入突破4亿元。
招商引资 全县共实施千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24项(5个项目已经建成投产,8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续建项目9项),实现到位资金63. 68亿元,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任务指标的173. 04%。其中,焦炉煤气制甲醇、华丰物流、大唐太阳山风力发电和大唐太平风力发电等4个续建项目已竣工投产。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成为全市第一家竣工投产的煤化工甲醇项目。
城市建设 坚持把城市建设与改善民生结合,把塑造形象与便民利民结合,以14项重点民生工程建设为载体,努力打造优质舒适的人居环境。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精品亮点的原则,实施了以14项民生工程为重点的城市建设,成功引进了龙唐、龙杰两家公司,实现供热205万平方米;西外环路部完成安邦河治理一期工程建设任务;人民医院及公立幼儿园项目,基础工作已经完成;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部分基础设施已经完工。民生路改造、绿化、亮化工程全部完成任务。七星峰整体开发、体育馆建设、广场建设等项目均取得实质性进展。
民生工作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成7所学校标准化建设,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7.3%,高考本科上线率逐年上升。不断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完成了1所乡镇卫生院和35个村级卫生所建设。文化体育事业快速发展,成功举办了第4届七星峰登山节等大型纪念文化活动。集贤县被省体育局定为县(区)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覆盖率,“五七工”、家属工养老保险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分别达到90%和99%。切实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发放灵活就业补贴2 556人、47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