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桦南县

  县委书记:王君清 1960年3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77年7月参加工作,2009年3月任现职。
    副书记:鲁长友 葛立彬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滕东红
    县长:鲁长友 1968年10月生,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1989年8月参加工作,2011年11月任现职。
    副县长:麻世先 朱晓波 范继涛
    徐永刚 马 琳(女)孟昭君(挂职)
    郑东豪(挂职)
    县政协主席:宋春雨
    【概况】
    桦南县位于佳木斯市东南部,幅员4 415.6平方公里,辖6镇4乡192个行政村,总人口46.7万。桦南属半山区农业县份,有林地14.1万公顷,森林覆被率达32%;有耕地22.83万公顷,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粮食生产先进县、优质水稻基地县、中国南瓜之乡和中国白瓜子之乡。桦南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地上风林粮,地下黑(煤炭)、白(白石)、黄(黄金),风力、矿产、农产品、山林产品、旅游等资源得天独厚。风力资源优势明显,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灰石、铁矿石、大理石、黄金、硫化石、石英砂、珍珠岩、琥珀等20余种,总储量占全市的70%以上。农产品主要有大豆、水稻、玉米、白瓜、毛葱等。
    农村经济 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总产达11.3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建设高标准农田0. 33万公顷、现代农业开发示范区0.8万公顷,辐射带动9. 33万公顷。组建4个千万元以上大型农机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8家,牵动农户6.9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65个,吸收农户6.1万户。新增劳动力转移4.2万人次,农民人均增收1 500元。新增规模化养殖场(小区)19个,实现牧业产值19.6亿元。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完成水利重点县、松木河治理、东兴渠首等工程项目建设。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8亿元,建设饮水安全等设施14项。
    工业经济 全年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实现50.6亿元、47.8亿元和8. 86亿元,同比增长26.1%、29.8%和34. 20/0。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2.2亿元,同比增长3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势尤为显著,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实现48亿元、44.5亿元和8.4亿元,同比增长50.5%、56.7%和47.1%,为实现三年再翻番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全县民营经济营业收入、增加值、税金分别实现79亿元、18.9亿元和2.04亿元,同比增长26%、26%和16%,对县域经济支撑能力进一步加强。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全县完成招商引资项目37项,到位资金实现43.7亿元,同比增长32. 3%。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6.5亿元,新建续建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33项,其中超亿元产业项目16项、超千万元17项。全县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35万千瓦,水泥产量达到282万吨,煤炭产量达到27.6万吨。北方水泥5 000线、新曙光牧业30万吨饲料、恒源农副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富龙电力设备制造等省市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华锐风电综合产业基地项目已开工建设。工业园区完成投资5 000余万元,高标准推进征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入园企业达到15户,其中投资亿元以上企业8户,项目建设平台作用日益显现。
    第三产业 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5 200万美元,同比增长15.2%。大型商埠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商业网点达2 005户,营业面积8.5万平方米。“家电、汽车下乡”网点品类进一步扩大,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8万台、汽车下乡产品1 410台。
    城乡建设 新建水泥砼路3条、拓宽道路7条,铺装及维修人行道板4. 85万平方米、路边石8 500延长米。安装路灯528基,新增亮化楼体8栋。广泛开展城市园林绿化活动,新增绿化28万平方米,荣获省级园林绿化城市称号。“三供两治”工程扎实推进,建设供水管道3.1公里;完成了热电厂扩建,集中供热突破200万平方米;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改造棚户区11万平方米、泥草房2 407户,建设廉租房150套,审核发放廉租房补贴572万元。顺利完成了鹤大公路过境主线封闭、辅道建设。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大,土龙山镇“百镇工程”试点镇建设全面启动。开展了环境卫生、占道经营等11项专项整治,市容市貌得到有效改善。
    社会事业 全年民生投入达4.9亿元,增长了32%。提供小额贷款1 000万元,创造公益性岗位1 056个,新增就业5 927人。新增社会养老保险1 478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658人、居民医疗保险11 578人,新农保参保率达适龄参保人数的7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并成功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低保标准由每月221元提高到241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年1 200元提高到1 350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50%;救助城乡居民大病患者2 761人;发放孤儿生活费近80万元。社会保障福利大厦建成投入使用,4个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新改扩建已完成。兑现了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和住房提租补贴,住房公积金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广大群众得到了更多更好的实惠。学校布局更趋合理,撤并村小15所,实验中学、第六小学教学楼已投入使用。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实现了药品网上采购、零差价销售。药监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居民用药和食品安全得到保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35‰以内,保持了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荣誉。文化事业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