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牡丹江农垦管理局

  2012年,全局实现生产总值191.5亿元,同比增长26.34%,圆满完成了“实现跨 越”的阶段性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7亿元,同比增长19.55%;第二产业 增加值43.6亿元,同比增长42.33%;第三产业增加值42.3亿元,同比增长29, 74% 。粮食总产39.65亿公斤,创历史新高。全局签订经济技术合作项目38项,签约额6亿 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52亿美元,同比增长19.4%。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各景区 、景点总收入1.5亿元。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发展,全局拥有个体工商户4 766户,私营 企业399户,从业人员1.2万人,注册资金13.9亿元,注册商标126个,其中省著名商 标8个、垦区知名商标19个。
    经济
    “三线一区”建设初见成效。建设工业经济骨干线。2012年,管理局重点抓好碾 米、磨粉、机械修理、水泥制造等十大重点行业,建设总占地面积1 698万平方米的 局直工业经济开发区和12个场级工业园区,落实工业新建及技改项目36个。首次引进 玉米胚芽油、酱菜、高端米等特色加工项目,先后与中国节能环保公司、浙江海亮集 团等大型企业形成合作关系。建设田园风光展示线。全局共投入17.74亿元,用于农 机更新、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63亿元,实施土地整 理项目11个,新增耕地1 560公顷;重新规划设计,提高标准,注重农业生产的艺术 性与观赏性,进一步提升了田园风光的精美度。建设特色经济观赏线。重点打造一条 集果蔬采摘、农家体验、拓展训练、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观赏线路,形成了自 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2012年,自营经济总产值20亿元,利润8亿元,从业人 均收入1.2万元。建设宁海山合作发展区。召开宁海山经济合作区现场推进会议,宁 海山三场的发展变化令人耳目一新,3个农场在加快城镇建设、发展旅游产业、引进 工业项目等方面成绩显著。
    民生
    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22 433元,同比增长22. 94%。全局实现新就业4 420 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 822人,开发公益性岗位500个,安置困难人员就业1 287 人。2012年,新建住宅100万平方米,完成危房改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共计1 万套。全局现有住宅建筑总面积678.5万平方米,其中楼房面积564.8万平方米,是 2007年的1.2倍:城镇人均住宅面积35平方米,比2007年增加11.4平方米;城镇化率 达85%,2008-2012年提高35个百分点。全局现有硬化公路1841.45公里,实现主干 公路硬化率100%,是2007年的2.3倍。全年新建、改建职工医院、社保服务大厅等公 益性建设项目10个,重点建设的中心医院、幼教中心、文体中心已陆续投入使用。全 局教育投入2.56亿元,建设公办幼儿园14所,标准化先进学校7所。新建市政道路 72.91公里,新建污水处理厂5个,实施绿化项目41个,绿化总面积144万平方米,全 面提升了职工的幸福指数和城镇的宜居功能。
    城乡一体化
    稳步推进双峰农场与裴德镇场镇共建一体化试点工作,组建“场镇一体化建设管 理委员会”,双德社区的“一区两路五心”项目建设全面实施。重点旅游名镇兴凯水 城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原养殖场335户居民陆续搬入新居。加大农业“三代”工作力 度,全局完成“三代”跨区作业33.33万公顷,科技示范培训农民1.7万人,发放材料 1.8万册,建立科技示范户708户,选派31名优秀农业技术人员到周边市(县)挂职, 发挥了农业科技的示范引领作用。
    “走出去”战略   2012年,管理局依托地缘优势、机械优势和技术优势,大 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在俄罗斯组建新友谊农场和友邻农场,共有10个农场过 境职工350人次,大中型现代化配套农业机械397台套,投入资金8 500余万元,种植 玉米、大豆2.4万公顷。新友谊农场的合作伙伴华信集团成功当选为黑龙江省对俄产 业联盟理事长单位。在朝鲜建设北大荒罗先友好农场,创建现代化水稻科技示范田 333.33公顷。在澳大利亚和津巴布韦分别组建南洋八五Ο分场和八五六分场两个境外 示范农场,“走出去”发展逐步成为全局人民的共识。
    党建工作
    继续开展“五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各级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 高。建立党委书记思想政治建设责任制,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定期走访、包点包户和 结对帮扶等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321个。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干部交 流轮岗力度,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2012年,引进各类人才495人,其中研究 生6人、本科生183人。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围绕三年强工攻坚战、旅游、现代化大农 业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培训各级干部540人。深化“五型党建品牌示范工程”, 全局共培育“小康型”管理区、“和谐型”社区、“效能型”机关、“发展型”非公 有制企业、“奉献型”事业单位等党建品牌示范单位60个。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 任制,加强廉政教育、廉政制度和廉政文化建设,创新反腐倡廉工作,形成了具有管 理局特色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在全局组织开展向关龙有同志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媒 体宣传作用,在省以上媒体发表新闻稿件470篇。完善职代会和民主议事会制度,职 工群众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依法治局、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加强,以服务社会、服 务基层为核心,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管理局连续8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 平安局”称号。 (王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