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农垦管理局
2012年,全局实现生产总值80.6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第一、二、三产业 分别实现增加值40.2亿元、12亿元、2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1%、44.1%和 24.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9%、15.8%和41.3%。完成固定资 产投资32.3亿元,增长28.7%。人均纯收入18 228元,比上年增加3 631元。
农业 粮食总产25.05亿公斤,比上年增产6.35亿公斤。20万公顷玉米种植区 面积推进到16.62万公顷,同比增长72.7%,靠玉米增加经济总量5.9亿元,增加家庭 农场收入2.7亿元,提高人均收入1 977元。“国家级百万亩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 标准化示范区”面积扩大到10.66万公顷,有机认证面积2.6万公顷,为工业发展提供 了8.6亿公斤安全可靠的绿色有机原料,可综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10%。2万公顷蓝莓 种植加工区种苗繁育速度进一步加快,共繁育840万株苗木,2016年可实现0.66万公 顷世界级蓝莓种植基地的目标。
工业
全局完成初步签约项目90个,总投资13.7亿元。全年开工建设工业项目30个,其 中新建项目24个,项目总投资6亿元。通过对老企业的挖潜改造提高达产率8个百分点 ,拉动经济增长31个百分点;新项目投产拉动经济增长13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工业销 售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32%;工业增加值8.7亿元,同比增长45.4%;利润1.5亿元 ,同比增长30%。工业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全面完成总局下达工业增加值增 长30%的目标。
城镇建设
城镇品位不断提升,以逊克农场为代表的15个“新桃花源”散发夺目光彩。全局 新建住宅35万平方米,完成总局下达计划的175%。新建公共建筑30个,建筑面积 10.07万平方米。全局城镇化率达到83%,城镇楼房化率达到82%,城镇绿化率达到 39%,城镇人均住宅面积达到27.6平方米。依托城镇擂响旅游发展的重锤,形成以北 安管理局农业大公园为亮点的影视基地、大峡谷和界江旅游、满达民族风情景观等别 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全年共接待游客28.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 061万元。
垦地共建
通过人气带动共建、通过共建增涨人气,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北安市为管理 局新建北大荒仙骊菜业集团科研中心、公安局办公楼和第一高中,无偿提供建设用地 9.5万平方米,可节省土地费和动迁费7 000余万元。2012年,场县共建农机合作社已 发展到10个,完成跨区作业面积60.73万公顷,带动有机户增收6 500余万元以上,带 动农村农民增收2.7亿元以上。承租农村土地3.66万公顷,向农村推广新技术面积 27.33万公顷。投资4 973万元的逊克场县共建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已经全部完成,辐 射面积0.12万公顷,被誉为“在寒冷的黑土地上创造出种植高产农作物的奇迹”。
民生
全局投资2 400万元改善医疗条件;投资5 100万元优化教育环境,投资1亿元建 成15所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全部晋升为省标准化学校;投资2.7亿元改造供水 供热;投资2.8亿元完善城镇配套设施和保障住房建设;投资4 500万元改善交通环境 ;投资9 200万元绿化、美化城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社会管理模式
结合“六五”普法,把社会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治局水平进一步提高。全 面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单位创建活动,民主法治单位达总局级标准78个,达省级标准19 个。按照“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的要求,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全局建立社 区居委会28个、网格311个、“1+1 +N”管理小组3 136个,自治居民137 576人。 进一步强化综合政务服务功能,发挥政务公开资政、监督、促进、桥梁、预防、减负 六大作用,12个农场投资2 222万元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将服务群众、办事公 开融为一体,共服务职工群众27.8万人次,解决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水、电、热等问 题5 800余件次,得到了基层群众和上级领导的认可。“大综治”维稳新体系进一步 完善,在总局推广管理局的“构建和谐北安”、格球山农场的“权责一体”、引龙河 农场的“矩阵式”和红星农场的“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经验。
党建工作
充分发挥“党员中心联带户”载体的多功能作用,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经济 带动作用、作风引领作用日益突显。全局共建立党员中心联带户3 364个,联系党员 10 218名,联带群众50 970户。已经命名总局级党建示范点7个、管理局级82个、场 处级120个。另有6个基层党组织已通过总局级党建示范点验收,1个基层党组织申报 省级党建示范点。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七大工程”成效显著,格球山、红 星、赵光3个农场试点单位的经验得到推广,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推进“六新一本 ”的不断拓展提供了坚实的素质基础。申报省级精神文明单位6个、总局级40个,全 部通过初检。 (付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