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12年,对外贸易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国际市场需求下滑,外需疲软,全国外贸进出口增幅回落,进出口企业成本上升,困难增多。作为外贸“晴雨表、风向标”的第1 12届广交会也显示出外贸形势异常严峻,采购商明显减少,欧美参会的采购商更少,采购商数量和出口成交额分别下降10.3%和9.3%。受大环境影响,全省外贸进出口也逐渐呈现增速放缓、增幅回落和负增长运行态势。2012年,黑龙江省外贸进出口实现378.2亿美元,下降1.8%。其中,出口144.4亿美元,下降18.3%;进口233.8亿美元,增长12.2%。全省13个市(地)中,大兴安岭、大庆、绥化、牡丹江、鸡西、鹤岗、黑河、七台河、伊春9个市(地)实现增长。从出口商品情况看,鞋类、纺织品、汽车等商品保持增长,服务等传统大宗商品下降。鞋类出口10.8亿美元,增长5.8%;纺织品出口9.4亿美元,增长69.6%;汽车出口4.1亿美元,增长32.6%;鲜、干水果及坚果出口1.4亿美元,增长16.6%;肥料出口l亿美元,下降41.2%。机电产品下降16.9%、服装下降17.1%、农副产品下降21.2%、钢材下降13.9%、家具下降3%、塑料制品下降37%。从进口商品情况看,能源资源类商品进口仍占主导地位。原油进口164.6亿美元,增长I5.8%;大豆进口12.6亿美元,增长12.8%;化肥进口6.1亿美元,增长106.2%;成品油进口5.9亿美元,增长1 1.1%;高新技术产品进口4.3亿美元,增长6.5%;煤炭进口2.1亿美元,增长72.4%。2012年,黑龙江省对外贸易的基本面依然向好,实现了“四个增长”:一是地产品出口实现增长。全省地产品出口实现34.9亿美元,增长7.7%,占全省出口比重达24.2%,比上年同期提高6个百分点。二是边境贸易实现大幅增长。边境贸易实现进出口78.2亿美元,同比增长21.3%。三是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有所增长。全省机电产品出口实现43.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的30.3%,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四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全省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实现2 524.3万吨,同比增长13.1%。全省对外贸易保持“四个未变”:一是进出口额在全国的位次保持未变,二是对俄贸易稳定增长的态势未变,三是对俄贸易在全国的地位未变,四是全省重点企业保持增长的局面未变。(1)加大业务指导服务,全力推进市(地)外贸指标督办落实。围绕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外贸增长指标,将进出口责任目标分解落实到全省各市(地)、重点口岸,拟定推进落实方案,对重点口岸、市地及企业走访、调研,进行指导服务,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召开全省进出口工作目标对接专项会议,明确任务,分解目标,强化责任,跟踪问效。组成专题推进组,厅领导带队先后赴各市(地)、重点口岸和重点企业开展跟踪服务和分类指导。及时通报外贸运行情况,逐月核对目标。按月对市(地)下发外贸进出口情况通报,与各地逐月核对目标,检查、督办目标任务完成情况。(2)密切关注外贸形势变化,加强外经贸工作研究。组织编写《2011-2012黑龙江省对外贸易报告》,汇总全省对外贸贸易运行情况及应对对策。定期通报全省外贸运行情况,分阶段完成重点商品、重点市场等一系列专项分析报告,并通过新华社、《黑龙江日报》、国际商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发表。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俄罗斯“人世”的形势变化。对重点口岸市县开展应对俄“人世”情况调研,组织全省外经贸部门及重点企业,举办全省应对俄罗斯“入世”培训班,抢抓机遇,扩大对俄经贸合作。(3)创新外经贸工作思路,展洽与招商活动相结合。组织全省企业参加第111届、第112届广交会。加大对展品产地、商标、代理关联度等信息的采集,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守法意识,加大对参展企业的服务力度,全面提升组展水平,为企业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在第112届广交会上,黑龙江省品牌企业、地产品出口企业成交普遍较好。组织企业参加知名品牌展会。在广交会、华交会、中国品牌商品英国展等国内外知名展会上宣传全省产品和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牵头与有关处室组成8个工作组赴北京、广东、浙江等18省市49家全国对俄重点贸易企业进行“敲门”招商,拜访对俄贸易重点企业,宣讲黑龙江省对俄贸易优势政策。重庆力帆集团拟在黑龙江省境外园区投资组建汽车生产线,中国船舶燃料公司等15家央企与黑龙江省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第112届广交会期间,黑龙江省企业与广交会交易中心联系,掌握了一批参会俄商的资料,为2013年开展专项对接奠定了基础。(4)深挖潜力壮大外贸主体,务实推进“挖潜百亿、百企升级”活动。对全省进出口5 000万美元以上的100强重点企业建立直通车制度,开展一对一服务,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量身定制贸易促进措施,及时掌握进出口进度、近期合同、订单履行情况,抢抓出口订单,下大气力开发新市场和新客户。主管厅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外贸重点企业。帮助九三油脂集团解决银行授信额度问题;帮助黑龙江哈铁对外经贸公司扩大煤炭进口;推动正大集团对俄出口肉鸡产品;争取神华集团在哈尔滨设立东北区域性总部;协调解决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等成套设备出口信贷融资及BOT合作等,深入挖掘重点企业进出口增长潜力。努力扩大原油、成品油、煤炭、铁矿砂、化肥、大豆等进口潜力,推动电站设备、建材、农机、农副产品等的扩大出口。(5)实施“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战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依托重点工业城市及口岸城市,着力打造机电、医药、石化、绿色食品、新材料等外向型产业。扩大能源资源类产品进口,加强进口企业与生产企业对接合作,促进木材、矿产、化肥、化工原料等商品进口落地加工,实现过埠增值。(6)开展外贸转型基地培育工作,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省级外贸转型基地培育工作,积极争取商务部及相关商会支持,申报国家级基地。牡丹江市木制品加工基地通过国家级示范基地初审。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进入基地项目初评阶段,已汇总100余个基地项目,计划认定30家左右省级基地。通过培养外贸转型基地,挖掘全省有潜力的外向型产业项目,结合产业基地和加工园区建设,对拉动全省外向型产业发展作用显著的重点基地项目给予支持,力争培育出一批扎实的外贸产业集群。(7)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加强外贸服务工作。积极向商务部争取进出口配额及经营资质。为全省企业申请食糖、羊毛等商品进口关税配额,2012年度黑龙江省食糖配额增加2 280吨,新增l家有配额企业;为企业向商务部及各大商会争取碳化硅、钼铁、铁合金、锯材、柠檬酸、供港活牛等商品出口配额及经营资质。增强服务意识,完成各项进出口管理服务工作。通过整章建制,规范贸易管理流程,提升为企业服务水平,各种进出口许可证基本当日办结。2012年,共审核各类进出口许可证4 400余份,办理加工贸易业务580余项,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及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备案650余份,进一步下放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权力。安排专人补充和完善海关数据中长期大量缺失的进出口企业名录,解决了多年来的历史遗留问题,提高了海关数据质量。(8)联合相关部门优化外贸发展环境,提升外贸便利化水平。协调海关、商检、外汇、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解决全省企业遇到的外汇核销、税收、通关、融资等困难和问题。协调外管局,确保全省企业外汇核销业务顺利开展;协调海关、商检等部门,为全省企业扩大自俄进口大豆等商品提供便利通关条件;推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安排专项信用保险,促进企业出口。定期召开海关、商检、财政、金融等部门参加的重点外贸工作座谈会,及时了解企业对各部门的服务需求,为企业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召开全省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工作会议,财政、外汇、税务、海关、商检、金融、信保等中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地)商务主管部门参加会议,各部门表态,制定具体细则,支持外贸企业发展。牵头起草《关于促进全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在资金、税收、金融、信保以及通关环境等方面支持对外贸易发展,已由11个中省直部门联合下发。会同哈尔滨海关推进旅游购物贸易。选择绥芬河、东宁、同江、黑河4个口岸作为扩大旅游贸易的试点口岸,成立旅游购物贸易专题推进组,到重点口岸与商务、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边检等部门召开现场办公会,支持旅游购物贸易健康发展。与海关、商检、税务、银行、信报、外汇等部门建立会商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外贸问题,如边贸转移支付、银企对接、离岸金融服务、保险融资等。 (刘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