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管理
落实李克强总理本届政府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要求,严控机构编制和职数,创新管理手段,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了全省机构编制实有数增减总体趋平。(1)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委严控要求,以2012年底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为基数,实行严格的总量控制;研究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控编减编工作,提高严控机构编制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认真抓好全省公务员考试录用、政法干警招录和特岗教师用编核准等工作。创新事业单位年检服务模式,在省质监局行政服务大厅设立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对省政府154个议事协调机构进行集中清理,撤销66个,节约了执政资源。2013年9月,中央编办在《机构编制工作信息》上介绍了黑龙江省落实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经验。(2)系统抓好平台升级改造。对2009年建成的全省机构编制网络管理平台进行升级改造,高标准抓好软件系统功能升级、硬件设备招标采购和安装测试等项工作;编印《黑龙江省机构编制数据字典》,规范平台数据管理;补充完善电子文件10万余份,补录台账1万余条;分5期组织全省平台业务操作及台账维护培训。升级改造后的平台投入运行后,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的安全性、数据的动态性、功能的扩展性和技术的先进性均有较大提升。推进管理模式创新,完成“编制通”项目,搭建远程无线办公固定和移动平台,借助3G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实现了联动部门查询和机关事业单位网上办公。(3)扎实推动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健全实名制联动管理制度,联动部门以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为依据,协同做好预算管理、统发工资、调配干部等工作;发挥编办牵头综合协调作用,深入推进市县两级联动,探索建立政策融合、机制对接、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实现了对全省机构编制数据和财政供养人员的即时、实名、动态和统一管理。创新统计方法和手段,实现了机构编制沿革变化情况的连续性统计分析。改进机构编制工作考核评估,细化内容,严格标准,增强考核评估的科学性。中文域名注册管理工作受到中央编办肯定。(4)认真抓好监督检查和法规制度建设。以严控为核心强化监督检查,编印《机构编制常用政策法规及部分违规违纪案例选编》,抓好“12310”举报电话的受理查办,办理群众咨询300余次,处理举报电话12起,对有关市县编办违规问题进行通报处理。联合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吃空饷”问题专项治理,共计清理5 584人。机构编制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规划,研究制定省编办对内对外两个制度体系框架;抓好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废止和宣布失效18件。将机构编制纪律规定列入省委党校干部培训课程,全年共培训两期68名地厅级领导干部。“阳光编制”取得实质进展,在门户网站开通“黑龙江省机构编制信息公开系统”,把能够公开的省直机构编制信息全部向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和离退休人员公开;结合系统推进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着手制定政务公开实施细则,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公开、监督、举报、查处、信息反馈的工作流程。 (刘清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