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农业示范园区

  2011年省政府决定由黑龙江省农科院牵头,省财政共投入资金5 000万元,分别在双城、兰西、克山、富锦、嫩江5个县(市)启动五大高效现代化示范园区项目建设。2012-2013来,省农科院联合地方政府、合作社、涉农企业,探索科技人员同农民、农业合作社以及公司等实体合作和收益分配新机制,初步探索出“强农、富农、惠农”和“强科、富科、惠科”的新模式,成功实现了农民增收20%、科技人员增收20%的“双二十”指标。5个高效现代化大农业示范点,支撑引领了全省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由省政府参事室、省政府研究室、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省农委、东北农业大学有关负责人组成的专家组一致认为,示范园区项目建设具有前瞻性、示范性、对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和“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具有引领作用。由农业科研单位科技资源服务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以技术承包、科技入股为合作手段,构建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同时结合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化经营,根据地域农业生产特点开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生产示范,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树立了农业科技园区的典范。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县级各种农业博览会、农业现场会、农业科技节均在园区进行,为展示地方特色农业、推动地方科技进步、促进地方产业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3年,嫩江园区已被列入国家级科技示范园区,并成为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基地,克山园区成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园区的聚合、引资效应,克山园区两年内除省农科院投入的资金外,还从水利部、地方政府争取6 000万元资金用于园区建设,带动了当地马铃薯、高粱等产业的发展;兰西园区成功与英联公司签订牧草收购协议,为地方吸引外资,发展牧草产业开创了良好局面;双城园区引进腾飞等公司入驻,蔬菜发展规模、投入资金和获得效益均有极大地突破,为打造双城“北菜南运基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据统计,黑龙江省农科院12个研究所(分院)参与园区建设,专家赴园区科技指导9 000余人次展示新品种、新技术510余项;接待、培训各类社会团体、农民3.8万人次。园区规模0.28万公顷,创纯效益2 107.8万元。验收专家认为,示范园区走出了一条“科研单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企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助于推动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进行。 (王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