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宝泉岭农垦管理局

  2013年,管理局启动实施创新产业发展,实现争创先进局决定性的变化。管理局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优农、强工、美城、富民”统筹发展方针,虽经受特大洪水考验,各方面工作仍稳步推进。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亿元,比上年增长7.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1 632元,增长8.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8.9亿元,增长5.6%,占GDP的比重为52.9%,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全局农作物播种面积33.3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6%;粮食总产量达到287.4万吨,比上年下降9%。为国家提供的商品粮277.7万吨,粮食商品率达96.6%。
    农业 全局农业战线扎实推进“夯基础、调结构,增科技、上标准,抗灾害、强管理”等措施,虽经历春季低温多雨、秋季多雨、“两江”洪水等诸多自然灾害,仍较圆满地完成了农业生产任务。农业基础不断巩固,农业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被总局评为农业标准化优秀单位。2013年,全局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33 304公顷,比上年增加1 990公顷,增长0.6%;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32 597公顷,比上年增加2 444公顷,增长0.74%。由于受洪涝灾害影响,全局受灾面积76 733公顷,成灾面积66 200公顷,绝产面积21 733公顷,实现粮豆总产287.39万吨,比上年减产28.33万吨,减少8.97%,平均单产8 641公斤/公顷,比上年减少9.6%。高产高效农作物种植面积。由于春季回暖晚、春涝严重致使春播延迟,使许多玉米种植户不得已改种大豆,全局高产高效作物水稻、玉米面积325 318公顷,占粮食作物面积的97.8%,水稻面积235 065公顷,比上年减少2 606公顷;玉米面积90 253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大豆面积7 212公顷,比上年增加5 296公顷。
    农机 农机具更新。全局计划投入4亿元,实际投入5.2亿元,是历史上投入最多的一年,完成计划的130%。其中主要有:引进300马力以上收获机28台、引进高性能高速插秧机408台、引进玉米精量播种机57台、50-130马力拖拉机1 287台、水稻大棚育秧电动播种机1 219台、水田打浆平地机1 024台、玉米下棒机142台、液压耙89台、卫星定位自动导航设备61台、旱田犁105台、大垄起垄机61台、旱田液压平地机13台等。田间作业标准和农业生产环境治理明显好于往年,被农垦总局评为农业标准化优秀单位。农机机务区建设。全局投资7 100万元,建设、完善70个机务区。与所辖各农机监理所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组织各场农机监理所对农机具安全状况进行逐台检查、验收;办理新车落户1 530台、核发驾驶证820个;组织农场对农机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对农场、生产队农机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两次大检查;组织农场为3 400台拖拉机、收割机安装了反光标志。绥滨农场、普阳农场在第一批全国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中被评为2013年3A级全国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
    科技 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制定下发2013年管理局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方案。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350万元。开展水稻、玉米、大豆新品种等新技术示范。强化集成组装力度,组织进行重大新技术集成标准化推广应用。强化水稻“双增一百”、玉米“双增二百”等多项重大新技术集成标准化推广,水稻、玉米较“十一五”平均亩增产50公斤和100公斤,亩增效100元和200元。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实行农场农业技术员轮训制度,培训技术人员233人;确定主导产业,筛选并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确定主导产业为水稻、玉米、大豆、生猪,筛选确定主导品种16个、主推技术4项。制定《2013年宝泉岭管理局农业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方案》,落实管理局4 150人的培训任务。充分发挥科技直通车的作用,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科技宣传,下发农业科技资料3万余份。
    林业 2013年,管理局开展“森林宝泉”建设活动,造林绿化671公顷,完成计划的l00%。栽植各类苗木297.13万株,投入绿化资金5 372万元。实际参加全民义务植树人数8.62万人,植树212.9万株,建义务植树基地54个,面积118公顷;绿化农场场区街道、广场、庭院、小区等67个;绿化管理区5个;绿化各类园区7个;景观道路绿化25条91.2公里;现育苗面积340公顷,产苗835.8万株。城镇绿化覆被率达4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12.1%。重点打造梧普段、军绥段、名山段、共青外环段的景观景点公路高标准绿化工程。国家退耕还林阶段性验收。6月18日-19日国家退耕还林验收组对管理局2005年退耕地造林进行全面验收。管理局自2002年以来7 233公顷退耕还林面积全部通过国家的专项验收。宝泉岭管理局杜绝了重大森林草原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增加设施设备投入资金80万元,加强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完善通讯系统、运输和扑火队伍建设,使森林火灾监控面积达100%,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5‰以内,保持连续26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好成绩。
    畜牧业 确立“稳牛、增猪,上鸡、抓特色”发展思路,继续实施实施“431”工程,畜牧业稳步发展。全局猪、牛、羊、禽年出栏分别为142万头、4.2万头、3.5万只和577.4万羽,肉类总产量12.8万吨;全局畜牧业产值实现36.4亿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克服特大洪灾的困扰,口蹄疫、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均达到100%,牛、猪(羊)、禽死亡率分别为0.35%、2.5%、8%,均低于上级业务部门规定的死亡标准,全局疫情稳定,没有重大动物疫疫情发生,有11个农场的化验室通过总局验收,此项工作走在了全垦区的前列。以新华农场为中心,咖啡貂饲养业异军突起。全局咖啡貂饲养量突破16万只;以绥滨、江滨农场为代表的泥鳅鱼养殖,初见成效,年销售量近千万元,成为垦区养殖业新的增长极。全面推行生猪养殖业标准化体系建设;2个猪场获得农业部规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有6个猪场获得标准化猪场改造项目,2个猪场获得菜篮子工程项目;10个猪场参加全国农垦生猪高产攻关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水利 2013年,全局累计建有堤防570.49公里,水库7座,排灌站31处,机电井24 648眼,各类建筑物1.63万座,建成万亩以上灌区4处,治理主要涝区25处,拥有喷灌机3 407台。水库总库容l 946万立方米,堤防保护耕地12.12万公顷,达成除涝面积23.92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29.99万公顷,其中喷灌面积6.14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61万公顷。已初步建成了防洪、除涝、灌溉和水土保持四大工程体系。全年完成各类水利建设投资3.89亿元,完成工程量1 322.37万立方米,新建沟渠551.66公里,桥、涵、闸等各类建筑物7 289座。全局水利工程供水总量已达到11.0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为11.01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99%。地表水利用量为1.56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4%,地下水利用量为9.52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6%。从水资源利用情况看,全局地下水已经超采。2013年,全局总体降水量与近几年相比明显偏多,加之受上年冬季和当年春季降水较多的影响,进入汛期之前,全局境内黑龙江、松花江下游就超警戒水位或接近警戒水位。7月29日,地处松花江下游的蜿蜒河闸站超警戒水位;7月30日,黑龙江三号边防站超警戒水位。此后,黑、松两江上流流域连续多次大面积降雨,加上俄罗斯结雅水库和嫩江尼尔基水库泄洪量加大,两江水位持续上涨,黑、松两江沿岸11个农场发生洪涝灾害,农田受灾面积7.68万公顷;房屋倒塌、损坏2 438间;损坏堤防48.01公里、排水泵站l座、灌溉设施87处、机电井1 005眼,直接经济损失13.82亿元。全局各级水务部门始终把防汛抗旱工作作为水务工作的重点,层层落实各项责任制,明确责任人,调整了防汛指挥部成员,加强了对防汛抗旱工作的领导。开展汛前检查,及时组织对险工弱段进行消险加固。认真落实防汛抗旱信息报送、水旱灾害统计、防汛抗旱应急响应等10项规章制度,并针对可能发生的洪、涝、旱灾害制定各项预案,着重开展抢险物资储备和抢险队伍建设。面对出现的险情,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通过加强会商,科学调度,充分发挥堤防、泵站、排干等水利工程的减灾效益,有效地减轻了灾害损失。共投入抗洪抢险资金8 900万元,投入人力10.99万人次,消耗编织袋327.96万条,铺设编织布103.12万平方米,河砂43.79万立方米,木材1 069立方米,铁线13.3吨,机车用油2 828吨。 (李延平 张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