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运行
全省工业系统克服各种困难,全力“稳增长”。牵头制定出台新“工业17条”、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普惠制、市场化政策,开展“转作风、提效能”式督导服务,强化对重点市地、行业和企业的监测与预警,加大用工和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协调保障力度,推动工业经济的“稳中有进、进中向好”。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实现增加值4 857.3亿元,同比增长6.9%.增幅低于上年同期3.6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2.8个百分点。工业增速逐季下行,一季度增长8.7%,上半年增长8.4%,前三季度增长7.2%,全年降至6.9%。若扣除油田开采业,增速为11.4%。1月-12月,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 866.1亿元,同比增长6.2%;轻工业实现增加值991.2亿元,同比增长9.9%。2013年,全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登上1.3万亿元台阶,达到13 569.8亿元,同比增长8.4%,与上年持平,增幅逐步走高,由9月份以前平均增长7.5%左右,逐步升至8%以上。实现利税2 418.7亿元,同比下降3.8%;实现利润1 150.2亿元,同比下降5.0%。2013年,除能源行业外,装备、石化等其他9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食品、医药、林木等6个行业增幅超过10%;除能源、建材、医药行业外,食品、冶金等7个行业利税、利润同比增长。对全省工业效益拉动最大的行业是食品行业,分别拉动全省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4.8、2.1和3.0个百分点:能源行业负向拉动全省工业最多,分别负向拉动全省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0.9、7.9和10.7个百分点。2013年,在25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14种产品产量增加,其中汽车、机制纸及纸板、轮胎、乙烯产量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4.9%、23,6%、14.2%和13.1%。原油产量稳产4 000万吨,同比持平。有10种产品产量下降,其中中成药、成品糖、工业锅炉、化学纤维产量下降30%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逐步提升,由一季度的94.1%,升至全年的97.8%,同比增加0.1个百分点。2013年,生产要素供需基本稳定,全省发电量84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3%;工业生产用电量53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南送净输出电量12.0亿千瓦时。原油加工量1 645.4万吨,同比下降1.8%;天然气产量34.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2%。全省铁路货物运输累计完成运量1.35亿吨,同比下降13.3%。 (王胜超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