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五节 风
第五节 风 农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多刮东南风。春季多大风天气,最大风力可达8级,主要集中在4~5月份,占全年大风的34%,秋季大风次数较少。年平均风速4米/秒。
第一节 河流
第三章 水系 山脉第一节 河流 红旗岭农场的河流均为乌苏里江水系,境内的大小河流共有 4条,分别为挠力河、七里沁河、越岭河和大牙克河。 一、挠力河 挠力河满语的意思是“河床流荡不定”,明代称诺雷河。发源于完达山脉北坡,...
第二节 湖泊
第二节 湖泊 五星湖位于红旗岭农场第二管理区第四作业站的西部,是农场内最大的湖泊,为自然淡水湖。上游有越岭河,一、二、十一排干的水流经湖区,水源充足,正常年景水深 1.5米左右,丰水期面积可达三千亩,最大蓄水量 504.5万立方米。湖的...
第三节 水库
第三节 水库 红旗岭农场第一管理区第一作业站水库位于东风岭南沿宝饶公路3 000米、东1 000米的山谷内,水库三面环山。第一作业站水库属小山塘,为小(Ⅱ)型水库,始建于1979年,主要由匀质粘土坝、输水洞和溢洪道三部分组成。水库设计标准为...
第四节 沟渠
第四节 沟渠 红旗岭农场自建场以来在治水过程中走过了曲折艰难的道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水利设施日益完善。至2005年,红旗岭农场修筑沿山截流沟 4条,总长35.77公里;修筑排水干沟10条,总长96.52公里;支沟...
第五节 山脉
第五节 山脉 农场的山岭统属完达山脉,即小兴安岭余脉。由南向北连绵起伏贯通农场东部。境内主要的山峰有东部的那丹哈达拉岭,是七里沁河的发源地;东北部有勘达岭,是大牙克河的发源地;木材厂以东是大坝北山,主峰高279.7米;十九作业站南部是马...
第一节 土地资源
第四章 自然资源第一节 土地资源 一、土 地 农场土地总面积63.2万亩,其中耕地27.2万余亩、可垦荒地8.3万亩、林地13.86万亩、河滩地沼泽地15.5万亩、水面1.6万亩。 农场土壤属于三江平原,冲积沼泽成土壤,有机...
第二节 水资源
第二节 水资源 一、地表水 红旗岭农场地表水资源总量10.917亿立方米,其中过境水 10.460亿立方米,境内水0.457亿立方米。全场年降水总量2.12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深122毫米。除降雨外,场内有4条河流,分别为挠力河、七...
第三节 矿产资源
第三节 矿产资源 红旗岭东部山区,矿物质含量丰富,其中铬、锰、石棉等蕴藏量较大。已开发的有石灰石。
第四节 生物资源
第四节 生物资源 一、动物资源 农场东部山峦起伏、森林茂密,西面沼泽水泡众多、水草肥美,为禽鸟兽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之地,保存了许多稀有珍贵的动物。 (一)鸟 类 据初步调查,目前农场已知鸟类有16目4科,100多种。统分为...
第一节 旱灾 涝灾
第五章 自然灾害第一节 旱灾 涝灾 农场农业生产中气候灾害较多,且不同年份、不同单位、不同地块也不相同,概括起来可分为旱、涝、风、雹、霜冻、低温冷害等6种。 一、旱 灾 决定春季旱涝的主要原因是底墒和春季降雨量。10月至...
第二节 风灾 雹灾
第二节 风灾 雹灾 一、风 灾 农场大风多出现于4月末至5月份,其次是冬季大风。平原大风多于山区。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是晚春到初夏的大风,一般出现2~3次,风力一般5级以上,最大达8级以上。春季地表裸露,在大风的作用下,很快干燥,...
第三节 低温 霜冻
第三节 低温 霜冻 一、低 温 低温冷害是在温度下降到低于作物所处生长发育阶段的下限温度时,使作物的生理活动受阻、严重时使作物的某些组织受到危害。从作物生长季节所需热量看,5至9月各月平均气温总和低于85℃的年份,可定为低温冷害发...
第四节 病害 虫害
第四节 病害 虫害 一、主要病害 主要病害有麦类赤霉病,大麦条纹病,大豆根腐病,大豆孢囊线虫病,大豆霜霉病,大豆灰斑病,大豆紫斑病,大豆褐纹病,大豆及红小豆菌核病,豆类锈病,玉米大、小斑病,水稻稻瘟病、胡麻斑病、鞘腐病、纹枯病,南瓜...
第一节 创建五分场
第二编 建置第一章 建置沿革第一节 创建五分场 红旗岭农场是在原八五三农场五分场的基础上扩建起来的,它的前身是八五三农场五分场,二十一团五营、抚远县六师五十八团和三师五十八团。 1957年 7月,王震部长带领农垦局局长等领...
«
1
2
...
14140
14141
14142
14143
14144
14145
1414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