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五章 国 债
发行公债是国家以信用方式吸收资金的一种形式。解放以后,我国多次发行公债,筹集 资金,支持建设,从1981年起改为发行国库券。
第一节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东北解放后,黑龙江地区财政困难,曾多次发行公债。1946年松江省发行公债1000万元 (双城县、宾县各500万元);哈尔滨市发行建设复兴公债8000万元,解决市民生活中最迫切 的问题,还特别照顾市内的贫困区。1947年6月19日,黑嫩省政府批准齐齐哈尔市政府发行市 政建设公债1亿元。同年哈尔滨市...
第二节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1954年至1958年连续5年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主要推销给工人、 店员、政府机关、团体、部队干部和文化教育工作人员、私人工商业(包括股东及资方代理 人)、公私合营企业的私方及其他城乡居民。利率为4厘,每年付息一次。1954年公债的票面 额分为1万元、2万元、5万元、10万元...
第三节 地方经济建设公债
黑龙江省自1959—1960年发行了地方经济建设公债。公债主要推销给职工(包括部队干 部)、工商业界、市民和农民。1959年推销指标4000万元,完成4391万元,超额9.8%。其中 :职工购3424万元,部队64万元,工商业79万元,农民710万元,市民114万元(缺1960年资 料)。黑龙江...
第四节 国库券
国库券是政府债券,按规定还本付息,虽然与公债不同,但都是国家筹集社会资金,用 于建设事业的一种方式。国务院决定从1981年开始,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国库券主 要向国营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企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分配发行。机关、团体、部队、 事业单位和农村富裕的社队,可以适当认购。个人也可以...
第二篇 财政支出
社会制度不同,财政支出的目的和结构也不同。清朝、民国和东北沦陷时期的地方财政 支出主要用于地方政权的行政经费和军警费。民国时期的行政管理费,每年占地方财政总支 出的90%以上。而在行政管理费中,军政费占的比重又最大,到1925年(民国14年)竟高达8 1.7%。东北沦陷时期,属于行政管理费的公署...
第一节 清朝民国东北沦陷时期的实业费
第一章 经济建设费 一、清末时期实业费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设立商部,与工部并立,光绪三十三年改为农工商 部。各省设劝业道,专管地方实业。由于黑龙江实业兴办较晚,故未照章设立劝业道,实业 事宜暂归提学司兼办。光绪三十四年实业支出主要有:矿政调查局经费,支银3325两;工艺 ...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经济建设费
东北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地区各省的财政支出除主要用于支援解放战争外,对必要的 公营企业也给予一定的投资,扶持其发展。投资的渠道主要有:1.财政直接投资。1947年牡 丹江直属专区对二龙索口煤矿1所投资0.5亿元,开办毛织厂投资2亿元,对洮南玻璃厂、平 安镇缸窑投资0.2亿元,火碱厂投资0.5亿元...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经济建设费
经济建设费是财政支出的重要部分,是各级财政用于发展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生产性 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拨款,企业挖潜革新资金,增拨流动资金,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 费和支援农业生产资金等。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经济建设费支出就有显著的增加 ,“一五”时期支出9.4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57....
第一节 清朝时期的教育费
第二章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自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以来,提学司、学务公所、宣讲所、师范学堂等教育机构 纷纷成立,黑龙江的教育事业逐渐兴起。清末教育费主要有提学司经费、学堂经费、图书馆 经费、宣讲所经费等。据光绪三十四年统计:1.提学司经费支薪水银28512两,办公费9600 两。2.学堂经...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教育费
民国时期教育费有教育部所管教育厅经费,东北大学摊款,.东北蒙旗学校摊款。省地 方教育费开支的,有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经费、省立第一中学校经费、省立第二中学校经费、 省立第一农科职业学校经费、省立第一工科职业学校经费、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经费、省 立第一女子初高两级完全小学校经费、省立通俗教育社经费、...
第三节 东北沦陷时期的教育费
东北沦陷时期,省级教育费由中央管理,市县的由省管理。从伪康德5年初起,省级的也 下放给地方,由省管理。教育经费,按1938年(伪康德5年)黑龙江省地方岁入岁出预算书, 在岁出经常部中列中等学校费款,包括俸津、办公费和学生公费3项内容。在岁出临时部中列 有营缮费、补助各种学校费和社会教育奖励费款。...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教育卫生事业费
一、教育事业费 解放战争初期,黑龙江境内各省财政工作尚未统一。1947年松江省规定小学经费归县发, 中学经费归省发。有附加粮的中小学,在附加粮中开支,没有附加粮的,由省经费开支。 开支项目只限粮食、菜金、办公费,其余依靠当地筹划。 1948年12月18日,东北行政委员会颁发了《1...
第五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是用于维持和发展文化、教育、科学、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 事业的经费。按1985年预算支出科目规定:有文化事业费、文物事业费、出版事业费、教育 事业费、党政群干部训练费、卫生事业费、公费医疗经费、科学事业费、地震事业费、体育 事业费、广播电视事业费、计划生育事业费和其他文教事...
第三章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清朝、民国和东北沦陷时期的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偶有所见,但数额甚微。解放战争 时期,此项费用是支出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的记载也较翔实,建国后把其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成为必保支出,开支范围不断扩大,支出数额不断增加。
«
1
2
...
3007
3008
3009
3010
3011
3012
301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