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扎龙已拥有世界15种鹤中的13种
扎龙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大型水禽自然保护区。素有“鹤乡”之称。这里有各种鸟类150多种。有闻名中外的丹顶鹤、白鹤、白枕鹤、天鹅、白琵鹭、白鹮等珍禽,其中以鹤最为名 贵。世界上目前有15种鹤,我国有9种,而扎龙地区就有6种,其中有丹顶鹤、蓑羽鹤、白枕鹤、灰鹤4种当地繁殖鸟和白头鹤、白鹤2种过路鸟...
鹤的信息集锦
国际鹤类基金会赠送的7对鹤运到扎龙
美国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乔治·阿其波先生,赠送给我省扎龙自然保护区的7对鹤已于1986年8月份全部运抵扎龙。这7对鹤是:兰鹤、肉垂鹤、赤颈 鹤、东非冠鹤、西非冠鹤、奥州鹤和加拿大鹤。经科技和管理人员的精心饲养,目前,这7对鹤对扎龙地区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已经基本适应,生长良好。赤颈鹤在到扎龙的...
齐齐哈尔市向日本宇都宫市赠送一对丹顶鹤
扎龙自然保护区一对娇美的丹顶鹤,1986年9月30日从北京运往日本。这是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赠送给友好城市—日本宇都宫市的珍贵礼物。这对丹顶鹤将放养在宇都宫动物园。
丹顶鹤人工繁殖成功
省野生动物研究所和哈尔滨市动物园的科技人员,从1981年至1986年,他们先后4次对37枚丹顶鹤卵进行人工孵化试验,共孵出丹顶鹤雏鸟24只,孵化成功率达77.4%,雏鸟成活17只,育成率为70.8%。在试验过程中,对丹顶鹤人工孵化的温度、湿度、翻孵及凉卵等主要技术进行了试验观察。同时,对卵的失重...
扎龙发现一对白枕鹤带有日本环志
扎龙自然保护区的科研人员在进行鹤类生态研究时,发现一对带有彩色脚环的日本飞来的白枕鹤。雄鹤所带彩环号码为“J17”,其右腿带一金属环志。它的配偶没有被环志。经与中国鸟类环志中心、日本山阶鸟类研究所联系,证实这只雄鹤是1984年1月在日本出水地区被环志的。与其一同被环志的雌鹤1985年3月死于朝鲜...
无线电跟踪技术用于鹤类研究
扎龙自然保护区的科技人员,1986年开始使用美国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阿其波先生送给我国的太阳能飞禽无线电跟踪器,用于鹤类研究。他们将无线电跟踪装置(微型发射机)固定在一只亚成体鹤的腿上,这只鹤带着发射器和另外两只同龄的鹤,一齐离开他们的双亲,回到大自然与其他野生的亚成体丹顶鹤混群生活,科研人员可在...
丹顶鹤1986年回扎龙时间最早
丹顶鹤每年在3月20日左右来到扎龙保护区。1986年来的早,3月6日就飞抵扎龙,繁衍后代,比历年提前近半个月,是1979年建立扎龙自然保护区以来回扎龙时间最早的一年。
三江平原沼泽地区发现天鹅群
天鹅属大型鸟类,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1984年被省政府定为黑龙江省的省鸟。它全身羽毛洁白、颈长,在湖泊、池沼和其它水域中,游戏自如,每年春季来我省繁殖。 省自然资源研究所的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明我省主要鸟类栖息地的种类、数量和栖息范围,1986年5月6日和5月20日先后两次进行航空调查,在8...
我国第一个熊类繁殖饲养埸在阿城县建成
熊类在世界上是受保护的动物,它是现代生存的食肉目中体型最大者。我省有黑熊、棕、熊两种,栖息在山区森林之中。近年来,由于人为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原始林区的树木被过量 采伐,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等因素,我省熊类资源急骤减少。为了保存物种,恢复资源,扩大种群,黑龙江省林业厅在阿城县山河林...
黑龙江省自然保护区简表
农业·农垦
农业生产获得全面丰收
1986年我省农业生产克服了1985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带来的粮食、资金、农用物资等不利条件,夺得了农业生产全面丰收,实现“一年受灾,一年恢复”的奋斗目标。 在种植业方面,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1986年全省播种粮豆薯10985万亩,平均亩产324斤,比上年增产60斤,增长22.7%;总产量达...
姚依林来我省考察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1986年3月10—14日在黑龙江省考察。考察期间,就黑龙江省建设商品粮基地和落实“七五”计划中的有关问题,在哈尔滨、佳木斯、同江等市县和省国营农场总局进行调查研究,并听取了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赵 铭)
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全部建成
我省从1982年开始,到1986年末,全省69个县和县级市全部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并有8个省辖市也先后建立了农技推广总站或中心。共投放资金3978.4万元,其中,基本建设项目2611.9万元,维修翻修项目985.5万元,购置仪器设备费243.2万元,开办费137.8万元。资金来源:农牧渔业...
«
1
2
...
90
91
92
93
94
95
9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