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围绕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的目标,将发展食用菌产业,特别是黑木耳产业作为全县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与去年相比,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黑木耳生产规模从1800万袋增加到4500万袋,总产值由6310万元增至1.4亿元,小木耳成就大产业,助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成为塔河县名副其实的强县富民产业。
政策项目“引”民富
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委成立以养殖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领导小组,制定了《塔河县(局)2013年食用菌菌包生产和养殖计划》和《食用菌产业扶持政策和奖励办法》,以及用水、用地等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加大了财政投入引导力度,多方筹集发展资金。2012年,他们争取项目资金500余万元,贴息贷款1500余万元。今年,又办理了工商银行贴息贷款1千万元,地区妇联小额贷款500万元,用于黑木耳的养殖。同时,通过招商引资,2012年,与富林公司签订了5214万元招商引资合同,在塔河县建设了大兴安岭地区最大规模的标准化、规范化、工厂化液体菌厂,安置职工就业120人,带动全县500户家庭发展食用菌产业。
坚强堡垒“领”民富
在各基层党组织分别成立了木耳养殖领导小组,负责黑木耳产业发展的指导、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绣峰林场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建成了占地10万平方米、建有34栋大棚的木耳基地,并建设了看护房,完善了深水井、水罐、喷淋管道等设施。如今,这个基地已有养殖户近40户,间接解决职工群众就业300多人,人均增收近5000元。十八站乡党委、政府制定了技术、资金、生产、销售4项扶持政策,引导鄂族群众参与黑木耳养殖。2012年,这个村100户鄂族群众养殖木耳200万袋,实现产值500万元。
党员带头“帮”民富
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的党员在木耳养、销环节中,积极发挥着自身的引领作用,不断带动职工走上“黑色经济”发展之路。瓦拉干镇书记孟广野亲自邀请县农委养殖技术人员帮助镇养殖户解决技术问题。兴建村党员张桂萍致富不忘乡亲,将自己生产的菌袋以成本价卖给村民,带动了全村的木耳养殖。塔河镇的木耳养殖大户齐文学,采取低收入人员参与生产菌包,无利润提供菌包的方式,带动4户家庭养殖黑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