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牡丹江市现代产业城强势崛起

    夏日炎炎,牡丹江项目建设热潮也是一浪高过一浪:投资108亿元的牡绥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正在进行桥梁施工;江南新城区的路网贯通工程、电力改造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全力推进……

  按照省委提出“全党抓发展、重点抓经济、突出抓产业、关键抓项目”的战略要求,牡丹江市把现代产业城市建设紧紧抓在手上,通过一产农业做精、二产工业做大、三产现代服务业做优,大力提升产业层次。上半年,全市经济保持高位运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3.5亿元,增长12.4%,增速居全省第二。

  做精一产

  有限耕地犁出全省“十连冠”

  牡丹江市耕地面积小,近80%为丘陵漫坡地。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让农民犁出好收成?牡丹江把目光投向了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精品农业和品牌农业。

  令人心旷神怡的观光葡萄园、典雅气派的高档会馆、品质纯正的葡萄酒……在东宁县禄源酒庄,所见所闻让人赞叹不已。如今,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庄园经济”,正在牡丹江悄然兴起,引领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让农业功能由单一的原料供给延伸到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播等多个方面。

  为提高农民收入,这个市还积极完善农产品市场加工体系,目前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62户,建成了绥阳雨润黑木耳大市场、源丰对俄果菜物流园区等六个大型物流市场。此外,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成为全省对俄农业合作第一大市。

  作为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中国食用菌之城,牡丹江市已经成为全省农业结构最优、特色产业最强、农民富裕程度最高、农村环境面貌最好的地区,去年,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9万元,实现全省“十连冠”。

  做大二产 工业裂变升级闯出发展新路

  7月30日,黑龙江石油钻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牡丹江市成立。联盟何以落户非石油产地的牡丹江?省科技厅副厅长郭大春一语道破:“牡丹江石油装备产业基础雄厚,专业人才队伍素质过硬,联盟在此成立有利于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我省石油钻采装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牡丹江传统工业门类齐全,新兴产业起步较晚。为加快发展现代工业,他们积极深化工业立市战略,推进工业裂变升级,巩固存量与扩大增量并举、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重,打造一批五十亿级立市企业、百亿级大型产业集群。现在,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石化产业链,石油钻采装备产业基地被批准为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

  同时,加快园区建设提档升级,为可承载项目批量落地创造空间。近日,以牡丹江开发区晋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契机,他们积极打造现代产业的集聚区、生态宜居的新城区,努力成为拉动市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做优三产 打造叫响全国的城市名片

  当下的牡丹江正在梳洗打扮——8月16日,第六届国际木业博览会将拉开帷幕。从2005年开始的地方性洽谈会到省级展会、国家级展会、中俄联办国际化展会,作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四大林业展会之一,木博会的跨越升级带动了会展旅游业的发展,成为牡丹江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缩影。

  近年来,该市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持久动力,通过壮大消费型服务业、增强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能力,打造叫响全国的城市名片。

  牡丹江市旅游元素被纳入国家旅游局“美丽中国之旅”推广计划,上半年,共接待游客266万人次,同比增长25.3%;依托已开通的中俄陆海联运新通道,牡丹江华晟国运物流有限公司公用型保税仓库不断发展壮大;由大连港集团投资兴建的全省第一个铁海联运项目——穆棱大连内陆港已投入运营,使困扰我省东南部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在“金融强市”战略的推动下,牡丹江成为“全国金融生态示范城市”,从今年开始设立的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正成为化解金融机构贷款风险、进一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近日,牡丹江市召开市委全委会,明确提出“突出抓产业,关键抓项目,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城市”的工作目标。在一产方面,重点发展食用菌、有机蔬菜、特色畜牧业、林下经济、休闲观光农业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在二产方面,优先发展林纸加工、装备制造、煤化工、能源矿产、烟草加工、生物医药、绿色有机食品加工、新材料、环保、电子信息产业十个工业产业集群;在三产方面,重点提升旅游业、商贸业、物流业、会展业、金融业、教育服务业、文体服务业、医疗服务业、养老服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产业。

  如今,以发展现代产业城市为目标,牡丹江迈开了“十二五”后半程激情冲刺的步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