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立志从事教育事业,目的是为了培养优秀人才,改造国家,使她独立富强。但是帝国主义却不叫我们这样做,想把我们变成他们的附属国!同学们,假如我的理想因为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打破的话,我将毫不可惜,为了祖国,我一定投笔从戎,用我手中的枪和我的鲜血、生命来赶走敌人”!
这是1930 年 12月一个初中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发出的豪迈誓言。10 年后,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誓言。他,就是被日本侵略者称为“最为显著”的“有力之匪”,而被我们称为“镜泊英雄”的东北抗联将领———陈翰章。
投笔从戎初战立功
1913 年 6 月 14 日,陈翰章出生在吉林省敦化县城西半截河屯的一个满族农民家庭。陈翰章的祖父和父亲都没念过书,吃了不少苦头,到了陈翰章这辈,尽管生活困难,也决心供他上学念书。陈翰章 9 岁读私塾,12 岁时转到城里宣化小学。他聪颖好学,各科成绩总是名列第一。
1927 年初,县教育局招考私塾教员,时年不足 14 岁的陈翰章名列第四,被称为敦化的“小才子”。同年 6 月,进入私立敖东中学。1930年12 月,初中毕业。1931 年春,陈翰章被聘为第一小学教员。后来又被聘为《吉长日报》通讯员,经常写杂文抨击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下半年调到县立民众教育馆当讲演员。
1932 年 9 月,陈翰章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告别新婚不久的妻子,经人介绍到王德林统领的救国军司令部工作,因此得以结识在救国军任参谋长的周保中。
1932 年 10 月 10 日,救国军调集 5600 多人兵分五路攻打日军侵占的宁安县城,刚入伍一个月的陈翰章担任战地鼓动队队长,跟着突击队执行炸毁敌人军火库的任务。当队伍从缸窑沟开进到牡丹江岸时,发现渡口已被敌人封锁。时值深秋,江水冰冷刺骨,部队决定悄悄涉水渡江。突击队长望着冰冷的江水有些犹豫,陈翰章见此情景,第一个跳进江中,将队伍带到彼岸。
先后夺下东火磨,占伪县署后,陈翰章和鼓动队员们随突击队冲向军火库。敌人用火力封锁了军火库正面路口,大家正在焦急地寻找接近爆炸军火库的办法。就在这紧急时刻,突击队长不幸牺牲了。“弟兄们,不要慌,现在我来代理突击队长,大家暂时听我的指挥!”陈翰章挺身而出,当即派一支部队从正面进攻,吸引敌人火力,另一部分兵力则向敌人侧翼迂回。当侧翼部队靠近军火库墙根时,陈翰章首先向军火库扔手榴弹,顿时,火光冲天,军火库爆炸了。完成炸军火库任务后,陈翰章又主动掩护大部队撤退,战斗结束后,陈翰章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战七年 屡立战功
1933 年初,在日军的大举进攻下,活动在宁安地区几万人的抗日义勇军纷纷溃散。1934 年2月,在周保中的率领下,“宁安东南乡救国军第一游击区同盟军办事处”正式成立,陈翰章被提升为总部秘书长。
1935 年 2 月,陈翰章任东北反日联合军 5 军 2 师参谋长、师党委书记。与师长傅显明率队在宁安一带活动。同年深秋,日本宪兵逮捕了陈翰章的父母和妻子,强迫他们进山,寻找陈翰章劝降,否则就杀害他们全家。翁媳二人跋山涉水,辗转寻觅,终于在宁安斗沟子附近山里找到了陈翰章。陈翰章是出了名的孝子,但是这一次却违背了父命,他对父亲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请父亲允许儿子抗日救国。为了不连累妻子,他劝妻子择人另嫁。最后,他说:我决心抗日到底,为了抗日,就是全家人都被日本人杀了,我也决不回去当一天亡国奴。
1936 年春,陈翰章调任抗联 2军 2 师参谋长、代理师长。他率领 2师 4 团和 6 团与 5军一部分队伍组成中东路活动部队,以镜泊湖南湖头为中心,在西至额穆东至穆棱的广大地区内,开展游击活动,重建了南湖头地方的游击根据地。同年7 月,2 军 2 师改为 2 军 5 师,下辖4、5、6 三个团,陈翰章任代理师长,后任师长。
1937 年 3 月,陈翰章率 300多人在宁安花脸沟和日伪军“讨伐队”200 多人展开激战,打死打伤敌人近百名。5月初,陈翰章率部在西岗子与日伪军 100 余人激战,歼敌70多名。6 月,根据周保中的指示,陈翰章率 5 师主力(4、6 团)越过中东路,回到宁安,开辟以南湖头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七七”事变后,为牵制日军入关、配合全国抗战,陈翰章率部在中东路,牡丹江南岸,东宁、宁安、珲春、汪清边界地带,采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到处攻据点、截军车、毁铁路、炸机场……搞得敌人晕头转向,惶惶不可终日。
1938 年 10 月,日军加紧了对松花江下游地区东北抗日联军的进攻。抗日联军在失掉原有的游击区和根据地后,不得不由浅山区转入深山区,在长白山和小兴安岭的深山密林区建立密营,顽强抗战。
1939 年 7、8 月,根据第一路军总司令部的命令,2 军 4、5 师合编为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陈翰章任第三方面军指挥。
8 月下旬,队伍改编完毕。第三方面军在魏拯民、陈翰章率领下,决定攻打安图县城。进军途中出了叛徒向敌人告密,立即改变了作战计划,决定“围城打援”,仍派少数队伍佯攻安图,主力转向北去攻打大沙河镇。8 月23 日,兵分三路进入阵地,陈翰章率领 13、14 两个团 200 多人正面主攻大沙河,24 日晨,陈翰章率队乘敌人西门、北门岗哨换岗之机,冲入街里,与敌展开巷战,攻下警察署大院、击毙日本指导官,缴了伪警察和自卫团的械,得轻机枪两挺,步枪 70 多支,立即奔向小沙河。这时安图援敌已到达大沙河,进入我伏击阵地,第三方面军副指挥侯国忠当即指挥所部 200 多人向日军猛烈开火,阻击增援之敌。在大沙河北,魏拯民率部攻打大酱缸部落,将明月沟之敌引出,消灭大半。
陈翰章不仅身先士卒,英勇善战,而且与战士同甘共苦,从不特殊。周保中曾回忆说:“陈翰章在艰苦的岁月里,战士不吃,他不先吃,战士不换军衣,他不先换。在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的露营生活中,他除了做自己领导上必须做的工作外,经常参加战士们砍伐烧柴、搭柴火堆、烧水做饭等劳动”。他管理部队很严,特别注意群众纪律,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军民团结,鱼水情深,因而陈翰章部队在宁安、敦化、额穆广大地区坚持抗战能长达七年之久。
临危不惧 壮烈牺牲
1940 年春,斗争环境更加险恶,敦化南牛心顶子山被服厂等多处密营遭破坏,陈翰章不畏艰险率队攻下了敦化县北黄泥河子车站。当他们撤退到牛心顶子山时,被跟踪而来的 2000 多日伪军包围,部队伤亡 30 多人,陈翰章的左大腿也被子弹打穿,他包扎一下伤口,忍着伤痛继续指挥战斗,在夜幕降临时突围,转移到敦化东部二龙山密营休整。由于没有药,连点食盐水都没有,陈翰章伤口感染、化脓,腿肿得老粗,但他却一点不在乎,照样继续研究军事计划和部队的思想工作。军医把仅有的小半瓶黄碘药膏拿出来给他上,他叫军医给重伤员用,让军医拿一条干净的白布,用一根小木棍把布条捅进伤口里,再从另边拉出布头来,军医不忍动手,他就自己忍着钻心的疼痛来回拉动布条。把伤口里的烂肉脓血清理出来,军医望着他满脸滚动着豆粒大的汗珠,感动得流下了眼泪,陈翰章让军医用热水把伤口洗干净,包扎好。伤好后,与陶净非的队伍合在一起共 70 多人,向五常远征。
10 月间,陈翰章带领 60 多人转移到南湖头。12 月 3 日,陈翰章率队袭击了宁安南部黄家屯敌人的筑路工棚和高岗子农园,割断了警备电线,缴获步枪 5支、500 发子弹和一些粮食。5日,他们又冒着大风雪来到北湖头,袭击了敌人采伐木材的“高岗作业所”,又在大庙岭松乙沟与敌人战斗两次,这时陈翰章身边只剩下 10几名同志了。
12 月 6 日夜,陈翰章率队从镜泊学园出发,过尖山子,到弯沟村附近,向小弯沟密山营前进。队伍走到鹰膀子山北坡时,一个姓张的队员趁人们不注意,跑到弯沟村投敌叛变了。敌人得到陈翰章的确切消息后,迅速调集2000 多名日伪军包围了小弯沟。
12 月 8 日上午,陈翰章和战友们在小弯沟老密营的外地窝棚休息,敌人从东、北、西三面包围上来。陈翰章临危不惧,沉着指挥连续打退敌人四五次冲锋。在向南山突围中,又有几个战士倒下了。“陈翰章,投降吧!给你大官做!”远处传来了一个刺耳的声音。“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死也不当亡国奴!”陈翰章愤怒地从牺牲的战士身上端起机枪,猛烈地向敌人扫射。机枪子弹打光了,就用手枪还击。他的胸部和右手受了重伤,在血泊中坐起来靠着一棵大松树,用无力的左手抽出腰里的手枪,准备继续战斗。这时敌人扑了上来,夺下他的枪。陈翰章怒瞪着双眼大骂敌人,一个日本军官拔出战刀凶狠地向陈翰章的眼睛刺去,陈翰章一扭头,脸上被划了一道口子,陈翰章骂得更厉害了。这个残暴的刽子手用刀在他的脸上乱刺乱砍,鲜血直流,最后双眼又被剜了出去,他的血流尽了,但他没有倒下,靠着身后的大松树,像一尊雕像,依然威武不屈。
陈翰章牺牲后,残暴的敌人在小弯沟将陈翰章的尸体挂在电线杆子上示众。然后,割下他的头颅,送到伪新京请赏。1948年 10 月长春解放后,中共党组织派人找到了他的遗首,恭迎入东北烈士纪念馆。1955 年清明节,黑龙江暨哈尔市党政军和各界人民隆重举行合葬陈翰章烈士大会,把他的遗首安葬在哈尔滨烈士陵园。
1993 年 9 月,宁安人民为缅怀烈士陈翰章,在他的牺牲地镜泊湖畔修建了“翰章园”,1996 年7 月又重新修缮,以志永远怀念。
人民为了永远怀念这位年轻的抗日英雄,为他编写了最美好的赞歌:镜泊湖水清亮亮,一棵青松立湖旁,喝口湖水想起英雄汉,看见青松忘不了将军陈翰章。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指导处 田家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