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黑龙江省抚远市王太东同志在海青林业开发区整地时挖出一件石网坠,2006年2月,他将其捐献给黑龙江省博物馆并入藏。
这件石网坠整体呈水滴形,上窄下宽,长22.8厘米,最宽处18.2厘米。石器顶端有一椭圆形对钻孔,孔径约为0.6厘米至1.2厘米,其表面粗糙有凹坑,并有一道划痕,背面有残缺;两面颜色不同,一面呈铁红色,一面呈浅褐色间青色。此石器系火山岩打磨而成。
网坠是古代先民用来捕鱼的一种工具。使用时,将其系于鱼网,可使旋网悬垂或挂于网底,也可拴在大网两头以固定网位,可使鱼网迅速下沉。黑龙江省出土过很多网坠,材质有石质、陶质和骨质,多为亚腰形。还有一种两头小中间大的网坠,两端各有一道拴结网纲的沟槽,曾在依兰县出土,是捕大鱼之网所用。而像现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这种水滴形穿孔系绳的大网坠,并不多见。
此石器经有关专家鉴定为青铜时代遗物,是用于捕捞大鱼的辅助工具。这说明,在青铜时代,黑龙江东北部地区先民的渔猎活动就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同时,此器的出现,也为黑龙江省的自然生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依据。
(撰稿/历史研究部勾海燕)
(来源:黑龙江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