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单翘耳罐》

584283136428.jpg

现收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的这件单翘耳罐为夹砂黄褐陶,侈口,鼓腹,平底,腹部一侧饰有一斜向上翘的角状把手,颈腹部之间饰有一圈凸弦纹。其口径17.8厘米,底径7.8厘米,通高20.5厘米,于1981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沙岗公社出土,属滚兔岭遗存,年代距今约2100年。


1981年,双鸭山市文物管理站对安邦河流域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了双鸭山滚兔岭遗址等五处遗址。1984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队选择双鸭山市滚兔岭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揭露面积1500平方米,清理半地穴房址14座,出土遗物60余件,主要以陶器为主,也有石器和铁器。房址平面均为方形,分大、中、小三种规格,穴壁及穴底皆为略有风化的花岗石,居住面有过特别加工,非常坚硬。陶器质地皆为夹砂陶,制法均为手制,以褐色为主,其次为红衣陶。其中,素面陶居多,少量饰锯齿状附加堆纹、凸弦纹、凹弦纹,主要器类有瓮、罐、壶、碗、钵、杯等,有的罐和杯在颈腹部之间安有一斜向上翘的角状把手。石器有穿孔刀、刮削器、磨盘等生产工具,还有环、管饰等装饰品,多为磨制,也有少量打制和压制石器。铁器有刀、镞、凿,还发现有甲片、扣环。


由于该遗址所揭露的遗存文化面貌新颖,特征鲜明,故提出“滚兔岭文化”的命名。滚兔岭文化的分布,南界基本与团结文化接壤,可达鸡西、林口一带;西界至张广才岭东侧;北界可至松花江南岸;东部的分界线尚不明了,大致止于挠力河流域。


滚兔岭文化是三江平原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早期铁器时代文化遗存,它的发现与命名不仅填补了三江平原地区早期铁器时代早段考古学文化的空白,而且直接推动了该地区考古学文化的研究进程,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来源:黑龙江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