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新石器时代石耜》

1980年11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镇东方红大队有5名社员在乌裕尔河大桥附近采砂石时,于地表土和砂砾层之间发现了石斧、玉环和兽牙等器物。他们随即保护好现场,将这一情况报告给黑龙江省博物馆相关部门。1981年7月,黑龙江省博物馆派人至该地进行调查清理,获得了一批遗物,有石器、玉器、陶片和兽牙等。


584020225187.jpg

图中这件收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的石耜(sì)便是此次调查清理时发现的。它长16.4厘米、宽16.0厘米、厚2.0厘米,形状近方形,系用红褐色玄武岩制成。其器形如锹头,刃部呈弧形,通体经研磨,两面有敲砸和使用痕迹。这件石耜在黑龙江省地区出土的同类器物中属较早时代,它的存在和玉斧等的出土,表明这处遗址的先民们从事着一定的农业活动。

依安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处松嫩平原北缘。遗址在县城西南3.5公里乌裕尔河中游左岸的一级阶地上,面积约500平方米。此次调查清理共发现石器20余件、玉器10件、陶片若干、兽牙1件,经鉴定,兽牙为牛的牙齿。

石器的制作方法有打制、压制、磨制三种。而在遗址中出土的打制石片8件,均以玛瑙打制;压制石器8件,以玛瑙、燧石等制成;磨制石器4件,有石耜、石锛和砺石。其中,压制石器中有石镞2件,为白玛瑙制成;长条石叶5件,多为燧石压琢而成;雕刻器1件,以蛋白石压琢而成,甚为精致。

遗址中所出土的玉器有生产工具和装饰件两类,生产工具有玉斧、玉锛,饰件有玉环、玉璧等,均系碧玉精磨而成。至于陶片,其均为手制,质地为夹砂灰褐陶和红褐陶。

根据出土遗物情况判断,这处遗址未发现青铜器类物品,应是新石器时代遗存。从发现的压制石镞、石叶等遗物来看,与昂昂溪遗址的同类器物相同。然而,依安乌裕尔河大桥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和玉器较多,这点同昂昂溪文化的遗物有所区别。总体来看,其时代当晚于昂昂溪遗址。


来源:黑龙江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