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秋天,东北东岗地区朝鲜人民抗日武装“高丽红军”的领导者金日成,从汪清、珲春、延吉等地的抗日游击选调了三个连的兵力,组成远征队,从汪清县境内的大石砬子出发,向西北镜泊湖方向进军。
自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战争后,金日成便拉起队伍在东满地区进行抗日斗争。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基本打开了局面,在汪清建立起抗抗日游击区,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斗争。在这三年多的斗争中,金日成的队伍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虽然他们对东满地区的群众恋恋不舍,但金日成还是答应了战友周保中的请求,去北满开展抗日活动,因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是中朝两国人民共同的任务。金日成怕部队开拔时出现群众与战士们恋恋不舍的场面,把出发的时间定到了后半夜两点钟,命令下达战士们的身影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部队一直向西进发,天亮时入了老爷岭支脉—老松岭山区。老松岭是汪清和额穆的分界线,过了老松岭就进入镜泊湖地区。深山老林很难行走,战士们的脸、胳膊、腿满是被带刺的荆棘划破的一条条血道子,但战士们无人叫苦,继续前进。一天清早,金日成的部队来到镜泊湖西岸的尔站村,这是一个中国人居住的山村。前靠湖后靠山,林海茫茫,这一带是个非常理想的抗日游击区,金日成十分满意。但部队走进村子后,却遭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冷遇。老百姓喊着“红胡子”来了,带着孩子都逃进山里,留下来的都是年迈有病的老人。部队没有进村子宿营,而是在村外林子里搭帐篷。金日成在战士们休息之后走进了村子,想去小学校去看看,学校里空无一人,连老师和学生都躲了起来。几天来,他一直在想怎样接近老百姓,能让当地中国老百姓相信他们是好人,不是胡子。有一天,在教室里,金日成看到了一台风琴,十分高兴。他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在读书的时候就很喜欢音乐,学校组织的文艺活动他不仅积极参加,而且还会弹琴。看到风琴,他马上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于是,他和战士们把风琴抬到了操场上。金日成在中国人学校读过书,熟悉中国古代文化。他想到了一支在中国广泛流传、中国人十分喜爱的歌曲——《苏武牧羊》。苏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英雄人物,中国老百姓妇孺皆知。这歌曲是中国劳苦群众熟悉也爱唱的。许许多多不会歌词的人也会哼唱曲子。金日成也如此,他虽然不会歌词,但很熟悉《苏武牧羊》的曲调,他非常喜欢,常常哼唱。于是,他弹起了《苏武牧羊》,战士们也跟着哼唱起来。
苏武是真实人物。公元前二世纪,他奉西汉王朝武帝之命,持节出使北方匈奴,被匈奴当人质扣留。匈奴王威胁他,若不投降就不放他回去,说什么公羊不下崽就休想回国。他誓死不从,就这样他被匈奴王扣留在时称北海的贝加尔湖地区,在冰天雪地放牧十九年,虽然苦难重重,他却一直坚贞不屈。后人们崇敬他,敬佩他的爱国精神和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谱写了《苏武牧羊》这支古曲。这支古曲曲调深沉悲壮,幽婉动听,十分动人。中国人世世代代传唱或用洞箫吹奏。
琴声响起,委婉的琴声在村子里、山谷里传荡。那些躲藏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来,小声地跟着唱;村民们也悄悄的走出来,开始是静静地听着,慢慢地也跟着哼唱起来。镜泊湖山林响起了历史上第一次动人的大合唱。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守十九年。
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
心存汉社稷,旄荡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帷。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大节总不亏。
宁教匈奴惊心破胆,拱服汉德威。
镜泊湖山民们很好奇,这些“高丽红军”竟会弹奏中国歌曲!而且是他们非常喜爱的《苏武牧羊》。他们觉得只有好人才会唱《苏武牧羊》,这些兵不是坏人、不是胡子,是好人。于是对他们亲切起来,渐渐地都聚拢到学校操场上,围着风琴、围着弹琴的金日成。金日成十分高兴,他用中国话问候大家,告诉山民们:他们和去年春天在大河口打东洋鬼子的李延禄部队一样,都是抗日爱国的,和百姓是一家人,号召村民们起来打东洋鬼子!听了他的话,山民们更相信他们是好兵了,都赞扬金日成中国话说的好,琴弹的也好。他们相信“高丽红军”是打日本、爱护百姓的好兵。大家拥上前去,拉着金日成和战士们的手,十分亲热!晚上,各家做了好多菜,炖狍子肉、野鸡肉、用自酿的高梁老烧白酒招待高丽红军。不少小伙子还争着抢着要加入高丽红军,去打东洋鬼子!从此,镜泊湖尔站地区百姓积极支援抗日,成了“红区”。这件事让金日成强烈的感受到:要打日寇,就必须依靠汉族和朝鲜族老百姓,要想办法接近他们,让他们相信高丽红军也是中国汉族人民的子弟兵。
镜泊湖的山民和高丽红军战士们一遍一遍地唱着、哼着曲子,镜泊湖岸和莽莽山林中久久地回响这激昂悲壮的歌声……
金日成率部第一次远征北满,在镜泊湖畔的这次体验让他是那么的深刻,终生难忘。在东北东部地区进行抗日斗争,和回到朝鲜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的几十年里,每当怀念起同中国共产主义者并肩战斗的艰苦年代,金日成就满怀深情的对亲人、战友们讲起这件在朝鲜人民革命军斗争史和东北抗日斗争史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他在工作闲暇时常常用口琴或口哨吹奏《苏武牧羊》,晚年也常一遍一遍地哼唱这支曲子。到八十岁时,他终于得到了《苏武牧羊》全部的歌词,他深情地反复地唱着这首中国古代名曲,他的子女和许多党政干部都会哼唱《苏武牧羊》。
中国古代名曲《苏武牧羊》,成了一首中朝人民团结战斗的歌曲。
(事见金日成回忆录《与世纪同行》)
来源: 牡市博物馆和烈士纪念馆管理处 作者: 于富媛 辛宪友 老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