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马骏在哈尔滨

马骏,是党的早期活动家和领导者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人物,第一批入党的回族党员,也是东北地区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马骏生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1995年建成的宁安马骏纪念馆生动再现了马骏烈士的革命生涯和人民对他的深切缅怀,马骏烈士是我们黑龙江人的骄傲!1915年8月,马骏考入天津南开学校,是天津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在运动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期间,他同周恩来、邓颖超等人共同发起并创办了著名的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组织之一“觉悟社”,在革命运动中与周恩来和邓颖超建立深厚的友谊,成为亲密的战友。1963年,邓颖超在《回忆马骏烈士》一文写道:马骏具有高度的爱国思想,富有正义感,为人正直,性格豪爽,工作干练,认真负责。在当时,他奔走呼号,勇于斗争;他擅长讲演,语言简明有力,有煽动性;他积极参加实际斗争,不怕反动统治者的迫害,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和英勇的革命精神。这也是对马骏烈士的高度评价。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非常重视东北地区的工人运动和建党工作,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和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曾多次派人到东北考察工运工作和开展革命活动,筹建党团组织。马骏作为中共早期党员,1922年初,受党的派遣回哈尔滨开展革命工作,到东北进行建党活动。马骏回到东北后,经常活动在宁安、哈尔滨、吉林等地,广泛联系社会各界进步人士,宣传革命思想,扩大革命力量,为东北建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接下来,我从三个方面向各位介绍一下马骏在黑龙江哈尔滨的革命活动情况。

东华学校播撒革命火种

东华学校是著名教育家邓洁民先生1918年4月在哈尔滨创办的,是哈尔滨第一所私立中学。邓洁民是哈尔滨宾县人,也是天津南开学校的学生,与马骏是校友。党组织在哈尔滨建立前,东华学校是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传播的重要基地,聚集和培养了大批进步青年,是革命者的摇篮。邓洁民在东华学校建立青年会、爱国会、季报社等进步组织,广泛开展各种革命活动。周恩来曾在东华学校驻留过两个星期,期间发表演讲,介绍五四运动的情况。李大钊也曾经介绍一些赴苏的共产主义者和共产党员,经哈尔滨时到东华学校住宿或求助邓洁民。因此,东华学校在当时曾一度成为中国共产党赴苏人员的落脚之处,也成为马列主义在哈尔滨传播的重要阵地。

马骏也是东华学校的神秘客人。二十年代初,马骏多次来到哈尔滨看望邓洁民,并住在东华学校里。最长的一次是1920年8月。邓洁民将校长室间隔起来,里面的半间让马骏居住。1922年马骏被派到哈尔滨后,在东华学校兼课。利用这个阵地,马骏向师生宣传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每到周末,他就利用学校组织的演讲会、辩论会,介绍五四运动和国内外革命形势,进行革命宣传活动。同时,积极宣传女性解放、男女平等,鼓励女学生登台演讲,马骏亲自帮助女学生李涉懿撰写讲演稿,题目是《妇女解放与社会之关系》,文章指出了改造中国社会、争取妇女解放的意义和作用,强调妇女不解放,中国社会就不会发展。

马骏在哈尔滨的这一阶段,一直在东华学校任教作掩护,他同时也利用这一阵地宣传新思想。在他任教期间,给东华学校的学生传播马列主义,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他对东华学校能够培养出一大批哈尔滨的青年精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指导组建“救国唤醒团”

马骏通过邓洁民结识了哈尔滨反帝爱国运动的组织领导人之一、进步青年韩迭声(1898-1985,又名韩铁生、韩庆昌,河北省丰润县人。1915年来到哈尔滨,在邮政局工作。后来是救国唤醒团的核心成员。)。道外十六道街圈楼医务施医处的王锦生,曾在天津南开施医处任红十字队医长,是马骏的好友。在哈尔滨期间,马骏经常到他那里去。当时,韩迭声也常到王锦生处,并且经常听马骏的讲演。

五四运动以后,哈尔滨的反帝爱国运动愈演愈烈。马骏向韩迭声等人介绍了在五四运动期间,天津爱国群众组织成立“救国十人团”、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进步青年创办“觉悟社”的情况和经验,鼓励他们只有把群众组织起来,才能有效地开展反帝爱国运动。在马骏的启发和指导下,1922年2月2日,韩迭声和张树屏、于芳洲等人发起组建了“哈尔滨救国唤醒团”。其宗旨是“唤醒同胞,群策群力,以为外交之后盾,冀希挽回共管而达我统治领土大权之目的”;反对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反对沙俄残余势力把持中东铁路。在哈救国唤醒团的组织领导下,哈尔滨各界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国爱国运动。

1922年2月6日,华盛顿九国(英、美、日、法、意、荷、葡、比和中国)会议闭幕,会上通过的《九国公约》,直接威胁中国的主权。(“门户开放”政策是《九国公约》的核心所在。其实质是各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对中国的霸权,暂时取得妥协的结果。它使中国从被日本独占又恢复到受几个帝国主义国家支配的局面。)当华盛顿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消息传来后,哈尔滨各界群众立即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时值马骏回宁安探亲路经哈尔滨,住在东华学校里,他十分关心哈尔滨各界群众掀起的反对华盛顿会议的斗争,并对这场斗争给予热情指导。

2月10日,“救国唤醒团”在哈尔滨道外二十道街滨江公园,召集30个团体、2万余人参加的市民大会,抗议华盛顿九国会议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并冒雪游行示威,这项活动扩大了“救国唤醒团”在群众中的影响。“救国唤醒团”发起者深入到工厂、学校、商店,组织群众集会,发表演说,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宣传和揭露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盛顿会议上,企图瓜分中国的野心和罪恶目的,唤起市民奋起斗争。

“救国唤醒团”在东北的影响越来越大,哈尔滨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了。之后,哈尔滨各行各业都分别成立了“救国唤醒团”分团,其中参加“救国唤醒团”的不仅有工人,还有学生、商人和妇女。唤醒团成员积极宣传反帝救国,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哈尔滨“救国唤醒团”,由最初的30个,到1922年2月25日发展到64个,并成立了哈尔滨“救国唤醒团”联合会。“救国唤醒团”经常组织市民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声势一次比一次大。

哈尔滨“救国唤醒团”所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持续半年之久,它不仅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力量,还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哈尔滨的代表势力,为后来党领导的反帝爱国斗争奠定了基础。马骏指导组建救国唤醒团,是他在哈尔滨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贡献之一。

指导创办《哈尔滨晨光报》

救国唤醒团为开辟舆论阵地,仿效天津经验,1923年2月,韩迭生组织创办了《哈尔滨晨光报》。《哈尔滨晨光报》(俗称《晨光报》),马骏在报纸的创办和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晨光报》提倡白话文,内容新颖,反映民众呼声,深受各界读者特别是青年人的欢迎。马骏利用这个阵地,发表多篇文章,宣传马列主义、宣讲救国道理、揭露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和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介绍平、津、沪反帝爱国斗争发展情况,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情况,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推动了东北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马骏,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他在哈尔滨的革命活动,为哈尔滨早期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及革命思想、组织群众进行反帝爱国运动、培养革命后备力量等方面,特别是在东北党组织建立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马骏的一生是短暂而光辉的,他把自己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奉献给了共产主义的壮丽事业!今年是马骏烈士牺牲90周年。我们要永远铭记这位从黑土地走出来的中国人民的好儿子、回族人民的好儿子,学习他对共产主义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学习他为国家独立,民族振兴,不惜献出生命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无论时间怎样流逝,马骏烈士的精神将永远是激励后人奋勇前行的强大动力。马骏烈士英名永存,万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