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来宾、同仁们:
大家好!
我叫韩琳琳,来自塞北的古城宁安,是马骏烈士的重外孙女,我从小是听太姥爷的革命故事长大的,今天很荣幸代表宁安市马骏纪念馆及马骏烈士女儿的家属,在烈士牺牲的地方与大家一起分享马骏烈士就义前与妻子在狱中决别的故事。
马骏烈士是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的革命先驱,1928年在北京英勇就义,用他那仅仅33岁的生命为党的伟大事业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1927年,反革命政变杀害了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整个北京城笼罩在白色恐怖下,形势异常的严峻。
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的马骏临危受命,在接到中共中央调令后,秘密回国担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负责重建北京市委。
马骏通过在中山大学两年的学习,革命的斗志更加昂扬,不畏白色恐怖的危险,奋不顾身的开展工作,马骏乔装打扮成一位阔商“张老板”来到了北京城,这个“张老板”很是了不起,精通好几国语言,没几天就结识了很多的上层人士,摸清了北京的复杂情况,几经波折,终于利用捻珠作为掩护与北京的同志接上了关系,而且就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召开了重建党组织的第一次会议。马骏还多次利用胡子伪装自己,躲开敌人的眼线,与贫民苦力同吃、同住,得到了他们的爱戴,神出鬼没的与敌人周旋。
1927年12月2日的北京天降大雪,马骏为了研究斗争形势决定当晚召开一次新市委全体会议,在散会后的路上,碰到了一个位同志,当俩人走到岔路口时,那人不慎喊了一声:“天安,从这边走!”就是这一句话,马骏便被敌人死死的盯住,并被京师警察厅逮捕。
为了保护革命力量,马骏故意把其他人说成是他的学生,得知他回国的消息来看望他。不久,其他人都被释放回家了,只有马骏独自一人被关押在北京的鹞儿胡同5号,北京的鹞儿胡同5号是张作霖缉察队的旧址,“燕子李三”和李大钊都曾被关押在这里,“这里是吃人的魔窟”!敌人对马骏用尽了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企图从他口中得到所谓共产党的秘密,坐老虎凳、烙铁印、灌辣椒水、在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马骏始终坚贞不屈,守口如瓶,战友和穆斯林兄弟想方设法的营救马骏,但都没有成功。
北京清真寺一位姓王的阿訇,在一张小报上用阿拉伯文写下了马骏被捕的消息,寄到了宁安。
妻子杨秀蓉得知消息后如同晴天霹雳,等啊、盼啊,大雪纷飞的冬天盼来却是丈夫再次被捕的消息,看着家道中落的惨景,嗷嗷待哺的儿女,以及不肯谅解的家人,她当掉了所有家当,毅然决定和六弟带着刚满三岁的女儿前往北京,营救自己的丈夫。
杨秀蓉托在东北军任职的老乡买通狱卒,来到关押马骏的地方,除了给马骏带来一些棉被和衣物外,她还带来了三个象征平安的苹果,希望丈夫能够平安归家。破旧、潮湿的小屋异常脏乱,最坚固的就是锁住自己丈夫的铁栅栏。那扇厚重的铁门被打开了,她步伐沉重的走进关押马骏的小屋,她低头看看小女儿,欣慰的笑了,已经三岁的女儿终于可以见到父亲了。
夫妻相见感慨万分,杨秀蓉终于见到日思夜想的丈夫,只见马骏的长衫上沾满了斑斑的血迹,身上伤痕累累,消瘦的脸颊上,胡须已长了二三寸长,只有两只大眼睛依然闪着坚毅的光芒。
夫妻四目相视的那一刻,杨秀蓉的泪水如泉水般的涌出,马骏首先打破了沉默对女儿说:“芳儿,让爸爸抱抱你吧。”小女孩却害怕的躲在了妈妈的身后,死死的拽着妈妈的衣衫。
杨秀蓉蹲下身放下装有苹果的篮子对女儿说:“这是爸爸,咱们今天是来看爸爸的”,女儿胆怯的小声问妈妈:“那,爸爸是坏人吗?为什么带着铁链?”“不,不,爸爸不是坏人,爸爸是为了像你这样的孩子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才被坏人抓起来的,咱们喂爸爸吃个苹果好吗?”说着便从篮子里拿出了一个最大的苹果递给了女儿,女儿接过苹果用衣襟擦了擦,慢慢的伸出了手,马骏蹲下身,张开了嘴,为了不让妻子看出自己受的伤有多重,用力的咬了一小口,慢慢的嚼着、嚼着,眼泪却顺着脸颊流到了胡须上。
看到这样的情景,杨秀蓉的心都碎了,她再也忍不住了,含着泪望着丈夫说:“看你在这受苦受难,我从家里带了些银子”,还没等妻子把话说完,马骏反驳到:“我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今后能过上好日子,你要好好教育孩子长大,不要乱花钱,再说用银子把我赎出去,太不光彩了。你把孩子们交给学校,由我一个人和他们咕噜。”
探监的时间到了,杨秀蓉领着女儿默默的离开了,在监狱的长廊里传来了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喊声,爸爸,爸爸,我要爸爸,这声音让马骏无语凝咽,站在铁窗前向外望了很久,很久。
儿女情长没有软化马骏的斗志,功名利禄没有侵蚀马骏的信念,张作霖亲自过堂,马骏从容的写下了自己的碑文:故共产党员马骏之墓。张作霖恼羞成怒,在1928年2月12日下达杀害马骏的执行令,1928年2月15日马骏被押赴刑场,大义凛然,慷慨就义,献出自己33岁的宝贵生命。
三十三载风雨路,为党拼搏无虚渡。不畏奸佞舍妻女,舍生取义吾往矣。
马骏的一生虽短暂,但却是光辉无铸。
邓颖超在《回忆马骏烈士》一文中曾说:“马骏同志是中国人民、回族人民的好儿子,他对共产主义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虽早已死去,但他的精神将随着伟大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胜利而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