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赵尚志生平大事


少年时代

1908年10月26日  生于热河省朝阳县喇嘛沟村(今为辽宁省朝阳市尚志乡)。

1914年  开始随其父念书识字,后入官学堂(学校)读书。

1916年夏  其父领导清乡自治会反抗官兵强收捐税斗争遭镇压,家被焚烧。其父、长兄流亡哈尔滨。

1919年春  为寻父兄,随母由朝阳迁居哈尔滨。

1920年  在一白俄家当杂役,后在银匠铺当学徒,摆地摊卖面粉、烧饼等。

1923年  在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市分行道里支行当信差。

置身革命洪流

1925年2月  考入哈尔滨市许公中学。开始阅读进步书籍。

1925年夏  积极参加声援上海工人、学生五卅反帝爱国斗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冬  考入黄埔军校。初为入伍生,后经考试合格,入第四期政治大队。

1926年夏  从黄埔军校回到哈尔滨。

1926年冬  由中共北满地委派往长春地区进行革命活动。

1927年2月  受北满地委派遣在长春筹建国民党吉林省党部,任常委兼青年部长。

1927年3月  因国民党案件在长春被捕,解往吉林第一监狱。在押期间与敌人进行坚决斗争。

1929年3月  被解往江苏省苏州监狱。

1929年5月  经江苏省高等法院审判,宣布无罪释放。

1929年6月  获释后回到哈尔滨,在中共北满地委负责青年工作。后去沈阳,在团满洲省委工作。

1930年1月至3月  去上海参加党中央举办的高级训练班和团中央训练班。 

1930年4月  在沈阳,因外交学会事件被捕入狱。

1931年12月  经党组织营救,被释放出狱。

 矢志抗日

1932年1月  在哈尔滨中共满洲省委工作,担任满洲反日总会党团书记。

1932年5月  任中共满洲省委省委常委、军委书记。

1932年6月  受中共满洲省委委派以省委代表身份在巴彦反日游击队工作,担任参谋长、政委等职。

1932年8月  与巴彦反日游击队总指挥张甲洲率部联合义勇军“才团”、山林队“绿林好”攻陷巴彦县城。 

巴彦抗日游击队指挥部成员合影(前排中间位置是赵尚志)

1932年10月  与张甲洲率部联合山林队“绿林好”进攻东兴设治局。后在反击敌人进攻中,左眼眶下被敌弹击伤,致使左眼失明。

1933年1月  巴彦反日游击队遭失败,被错误开除党籍。

转战在哈东

1933年春  在哈东参加反日义勇军孙朝阳部队,后任该部参谋长。

1933年10月  与李启东等六人脱离孙朝阳部队。建立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并被选为队长。

1933年秋冬  在珠河、宾县一带开展游击活动,开辟珠河道南游击区、根据地。

扩大反日统一战线

1934年3月  开辟珠河道北游击区、根据地,联合义勇军、山林队成立东北反日联合军指挥部,被推举为总司令。

1934年5月  率反日联合军攻打宾县县城。

1934年6月  率反日联合军在宾县三岔河与日、伪军展开激烈战斗。

1934年6月  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改编为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任支队司令。

1934年8月  率队攻袭敌重要据点五常堡。

1934年10月至12月  指挥哈东支队开展反对日伪军冬季“大讨伐”斗争,取得胜利。

1934年11月  在方正县肖田地与日伪军展开激战,于指挥突围作战中左臂受伤。

1935年1月  中共满洲省委恢复其党籍。哈东支队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任军长。

1935年3月初  率领第三军在方正活动,与谢文东、李华堂等部联合,成立东北反日联合军总指挥部,被推举为总指挥。率反日联合军攻袭方正县城。

1935年4月至6月  率部东进牡丹江沿岸开展游击活动。

1935年7月  日伪军对珠河根据地进行疯狂“大讨伐”。指挥第三军部队展开英勇反“讨伐”斗争。

1935年9月  参加中共珠河中心县委执委会议。

1935年10月  率部赴方正、依兰、勃利等地活动。

1935年11月  在勃利青山里召开第三军军部会议,决定北上汤原,开辟江北游击区。与李延禄所率第四军联合开展游击活动。

独立自主开展游击战争

1936年1月  在汤原召开东北民众反日联军军政扩大会议,贯彻《八一宣言》精神。成立东北民众反日联军总司令部,被推举为总司令。

1936年4月  在汤原小兴安岭林区创建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兼任校长。

1936年春、夏  率第三军主力向通河、木兰、东兴等地远征,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摧毁许多敌人据点,扩大了队伍。

1936年8月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任军长。

1936年9月  召集“珠河、汤原中心县委,三、六军党委联席会议”。成立北满临时省委,当选为省委执行委员会主席。

1936年初冬  到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检查工作。

1936年11月末  率部向黑嫩平原远征。

1937年3月  在通北“冰趟子”与日伪军展开激烈战斗,消灭大批敌人。

1937年4月  由逊河返回汤原根据地。

1937年6月  参加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执委扩大会议。

1937年7月至12月  为配合全国抗战,积极领导抗日游击战争。

1937年10月  抗联第三军第十师成立,第三军兵员达六千人,全军发展到鼎盛时期。

1937年11月  致信苏联远东红军司令布留赫尔及联共军党委,寻求军援。

1937年冬  组织反对日伪当局对伪三江省展开的大规模军事“讨伐”斗争。为寻求与中共中央联系、苏联军事援助,北满临时省委召开会议决定派其为代表赴苏。

严重的挫折

1938年1月  过界赴苏联,被苏方羁押。

1938年2月  毛泽东在接见美国合众社记者时说:“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对赵尚志抗日业绩给予高度评价。

1939年4月  北满临时省委执委二次会议认为自珠、汤联席会议以来,其犯有“反党左倾关门主义路线”错误,决定在党内撤销其北满临时省委执行委员并给予严重警告处分,在军内撤销其抗日联军总司令及第三军军长职务。

1939年5月  苏方将其释放,并传达共产国际任命他为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

重返抗日战场

1939年6月  率百余名抗联人员组成的队伍由苏联返回东北抗日战场。

1939年6月  率队攻袭乌拉嘎金矿局,取得胜利。

1939年12月  参加第一次“伯力会议”。

1940年1月  中共北满省委以其“执行‘左’倾关门主义路线”,开除其党籍(1982年平反恢复党籍)。

1940年3月  调任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

1940年6月  主编《东北红星壁报》。

1940年7月  去苏联伯力执行公务。

1940年10月  由苏返回,在饶河暴马顶子负责领导抗联第二路军第二支队斗争。

1940年10月至11月  以“向之”笔名撰写《关于东北抗日游击队的过去与现在的略述》《关于布置和建立东北游击队的报告》两篇重要文献。

1940年12月  赴苏参加第二次“伯力会议”。

1941年10月  率小部队由苏联返回东北进行活动。

1942年2月12日  在去袭击鹤立县梧桐河金矿伪警察分驻所途中,被混入队内的敌特打伤、被俘,八个小时后英勇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