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子古城属渤海时期城址。位于牡丹江市郊桦林镇南城子村南。西距牡丹江5公里,北距板院河(俗称北大河、亮子河,西流入牡丹江)3公里,勒勒河由南向北流过,在古城东侧与板院河汇流,另有一条溪水经城西约500米处北流,亦汇注板院河。古城坐落在沿江小盆地中,周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远处东、南、北三面以老爷岭余脉构成天然屏障,水陆交通方便,是人类居息繁衍的理想环境。
古城平面略呈方形,方位南偏东10°,现存墙址西墙、南墙西半段及北墙西段较完好,东墙已无存。据实地调查勘测,西墙长580米、南墙长450米,墙西南角呈80°、西北角100°。实测城周长应为2060米。墙现存高度1.8米左右,北墙残断最高处为2.2米。墙基宽约8—10米,最高处达12米。墙为夯筑,局部也有土石混合结构。墙外南、北、西三面的护城壕遗迹犹存,尚可辨认。南北各有1门,形制及规模已模糊不清。
城内现已垦为农田,但仍可见较多明显突起的土台,当是建筑址。城内地表散布着灰、红两种颜色的筒瓦及板瓦残片,莲花瓦当、四楞形铁钉,以及轮制泥质灰黑陶或手制夹砂陶残片等。其形状、纹饰等特征均与上京龙泉府遗址中出土同类遗物相同。在古城东数百米处发现两处渤海时期的封土石室墓群,与古城为同期遗存。该古城是这一地区较大的一座渤海国时期的平原城。有人认为它是渤海国上京龙泉府辖的渤州故城址。(《牡丹江市郊南城子调查记》,载《黑龙江省文物博物馆学会成立纪念文集》(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