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科研课题研究
林业科技科研课题研究 2007年,林科院共承担各级科技攻关项目17项,其中国家林业局2项:大青杨优良无性系区域化试验、濒危树种钻天柳的保护与繁育;省科技厅6项(包括协作4项):臭冷杉复合型工业原料林培育技术、 坚果资源的定向培育、退化森林湿地恢复与经营、食用菌高产培育及深加工技术、红松病害控制...
项目申报
项目申报 已完成课题申报、答辩、签定合同工作,课题总标的额达100万元,已经组织实施。同时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向国家林业局、省科技厅、森工总局科技处申报课题,向大项目高层次靠近。
业务学术交流
业务学术交流 组织科研人员参加省市科协,省市林学会主办的林业科技论坛,参加学术交流研讨会,参加在成都举行的全国食用菌会议,组织1期科技人员业务学习班和资源馆新招聘解说员培训班。为发展食用菌寻找新思路。
成果推广及科技服务工作
成果推广及科技服务工作 成果推广及科技服务工作重点围绕林下经济开展科技服务工作,进行各种苗木的繁育指导,派出10名科技特派员指导工作,仅五味子专项开展培训8次,培训人员900人次,现场指导40多个基地,电话指导农户200多户。食用菌研究重点制作科技含量高的一级菌种,直接深入到种植户中,为基层解...
概况
科协工作概况 2007年,市科协组织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实施学术繁荣工程、科学普及系统工程、建家服务工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程、组织扩展工程等,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馆活动进校园”优秀组织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全国科普大篷车联合行动优秀单位、省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省第十九届科普之冬...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2007年,全市两级科协及市级学会组织深入实施学术繁荣工程,创造性地开展学术交流与学术研讨活动,为促进本市学术繁荣,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做出贡献。为了深化全市林权制度改革和市委、市政府制定林权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市科协召开了“伊春市林权制度改革专题研讨会”。研讨会征集论文4...
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 2007年,与市财政局共同制定下发了“伊春市科普惠农兴村(场)计划”,开展“科普惠农兴村场、典型示范带千户”活动。评选出先进农技协和科普示范基地20个,农村科普带头人5名,发放奖补资金22.5万元。科普之冬活动期间,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43期,累计培训1.9万人次,发放各种科技资料...
科技咨询
科技咨询 2007年市科协组织市级学会与科技示范基地开展结对共建活动,通过传授先进技术、专家对口指导,使示范基地大有改观。伊春市北药有限公司在市北药开发协会的指导下,对平贝、五加参、刺五加等药材提供鉴定技术,明显提高了种子质量;桃山局神桃科技基地在市林学会专家的指导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五...
科技培训
科技培训 2007年市科协及所属团体积极开展科技培训活动。一是开展了“流动课堂送科技,专家服务进万家”、“百名专家结对子,百名高产大王带千户”、“科学致富创高产竞赛”和“电教富民工程”等活动。组建了专家讲师团深入林场、村屯,开展送科技活动;二是开展科技周活动,举行了科技周启动仪式。市级学会共出...
概况
信息产业概况 全市信息产业主要由信息服务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信息化建设三方面构成。2007年,全市信息产业增加值完成27 674.6万元,实现营业收入54 742.3万元,实现利润4 978.5万元,实现税金2 080万元。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10%,信息产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直...
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 全市的信息服务业主要由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三方面构成。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在全市的信息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作用。电信业实现营业收入为54 742.32万元。全市的软件业的发展比较弱,尚未形成规模和产业链。
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 2007年全市的信息化建设重点围绕农村和林场所的信息服务站建设和重点领域信息化建设为主。全市农村信息服务站81个,其中铁力市44个,嘉荫县8个,各区(局)29个,总投资为147.34万元(自筹),办公场所占地面积2 325平方米,拥有计算机306台,打印机38台,信息技术人员97名...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全市21个县(市)、区(局)基本建成了政务、企业和各类专用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应用已逐渐深入到家庭和个人用户。全市互联网用户151 708户,其中:互联网宽带上网62 478户,手机上网89 238户。(王崇明)
概况
气 象概况 2007年,全市气象部门实施了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按照“多轨道、集约化、研究型、开放式”的目标,着力建立了生态与农业气象、天气、气候、人工影响天气、防雷防静电等5条业务技术轨道,发挥多轨道业务技术综合优势,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加快人才培养,积极做好全方位气象服务。
气象监测
气象监测 2007年,以防御气象灾害为中心,开展跨行业、跨部门的联合监测,着力推进多要素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拓展生态环境气象观测领域,建立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发布系统,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完成了多要素区域站建设第三期工程,建设了1个7要素站、3个4要素站,营林、水文、气象资料共享进...
«
1
2
...
10058
10059
10060
10061
10062
10063
10064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