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红升村建成奶牛村
德都县红升村位于德都县城东南20余公里处,草塘沟泡较多,全村有493户、2156口人,总耕地面积为15480亩,草原面积600亩,载畜量1500头。 为了使奶牛生产稳定发展,红升村采取有利措施收回草塘中的小开荒,扩大草原面积,派人去外地学习先进的发展奶牛生产科学技术,开展有偿和无偿综合服务活动,...
中四村养猪生产持续发展
甘南县中兴乡中四村,有4个自然屯、260户、1200口人、1万亩耕地。 这个村的养猪生产,连续五年人均超过1头猪,人均养猪收入130元。1986年全村养猪2300头,出售商品猪525头,其中卖给国家210头,出售仔猪1200头,户均养猪收入784元;人均收入170元,占人均总收入的27%。猪多肥...
东利村科学养鸡脱贫致富
北安市东胜乡东利村靠近山边,连年遭受霜雹等自然灾害,贫困户较多。市科协与民政部门互相配合,深入实际调查摸底,根据资源与农民素质等条件,通过传授科学技术与引进优良品种以及物资支援,兴办各种形式的科学养鸡的经济实体,实行科技扶贫效果显著。 全村185户农民大办家庭养鸡场,有45户养鸡超百支。有13户...
岭后村发展参、耳生产致富
东宁县道河乡岭后村位于东宁县城西北50公里处,四周环山,绥芬河由北向南绕过而流,是一个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的山村。全村共有103户、520口人,男女整半劳力237人。有耕地2402亩,人均占有耕地4.6亩,无霜期在120天左右,年降雨量500—600毫米,既适于发展粮食生产,又具备发展多种经营的有...
治家村经销鹅毛受益
依安县新兴乡治家村,多年来以种植业为主,难以解决温饱问题。1984年冬初,本村5户农民为河南一家羽绒厂收鹅毛,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收3000斤,获利2万元。到年底,全村就有40家组成7个购销联户,有45人参加购销活动,获利4万元。到1985年春,参加鹅毛收购的达395人,占总人口的33%。 198...
北安村成为全省村办企业之首
牡丹江市郊区北安村以滚雪球方式发展乡镇企业,全村由一个小厂发展成32个企业,产品50多种,到1986年末,产值达3000万元,成为全省村办企业之首。这个村1979年只有一个小翻砂厂,帐面只有50元,先后又办起机械厂、锅炉厂、水泵厂、家具厂和鞋厂等7个企业,到1983年产值达250万元,盈利20多...
三兴村一年采金4000两
穆棱县河西乡三兴村过去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1986年,三兴村以采金为重点,大力发展村办、户办企业,一年采金4000两,产值200万元,占全村总产值的66%,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261元,成为全县屈指可数的富裕村。 1986年春,村党支部、村委会为了使全村走上富裕之路,利用资源优势,广泛发动群众,在...
四新村是一个开拓型的富庶小村
逊克县奇克镇的四新村有71户人家、253口人、4050亩耕地。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个村用腾出的约占本村总劳力90%的劳力,自筹资金相继办起了砖厂、汽酒厂、奶牛场、铁木加工厂和短途运输队。并从北京请能人,引技术,筹集资金600多万元,办起了年产万吨的啤...
向华村家庭企业越办越好
海伦县向荣乡向华村共有345户、2024口人、836个劳动力,耕地面积8440亩,人均耕地4.2亩。过去生产单打一,人均收入多年徘徊在200元左右。1983年,在浙江温州发展户办企业经验的启示下,由党员干部带头,办家庭企业,当年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85年,向华村已办起了食品加工塑料制品厂...
信五后村实行股份经营加工业
望奎县莲花镇信五后村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结成股份联合体,利用当地资源和技术,大力发展粉条加工业,闯出了一条勤劳致富的路子。1986年,这个村有粉坊20处,从事粉条加工的占农户数的51.4%;全村有加工粉条的固定资产6.3万多元;全年共加工土豆340万斤,出粉条36万斤,收入25.25万元,占...
独木河村人均储蓄900多元
虎林县小木河乡的独木河村位于虎林县东北部,是个三面环山、耕地面积不足3000亩的小村,全村有百十户人家、550余人,星罗棋布于山麓河畔之间。前些年,独木河村只靠单一的粮食生产维持全村人口的温饱,一遇灾年,粮食减产甚至绝产。农民的生产、生活比较贫困,是有名的“三靠”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
十里岗村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孙吴县群山乡十里岗村原是1977年建点的偏僻山村,现有耕地2017亩,村民42户、162口人。1981年以前,人均收入只有几十元,是一个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补助的“三靠”村,1981年以后,改革了生产和管理体制,实行了林农联营,大力发展以人工育耳为重点的多种经营生产,逐步走向了富裕。 ...
长兴村的老年人协会
林口县五林镇长兴村(朝鲜族村)有203户、890口人,其中男60岁、女55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119人,占总人数的13.3%。1982年11月20日老年人协会成立以来,在维护老年人的尊严和权益,保证老年人晚年生活幸福,发挥老年人余热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老年人的欢迎和上级的多次表彰。 一是坚...
北宁村办“三校”扫“三盲”
延寿县青川乡北宁村原是个文盲多、农民生活比较贫困的落后村。1983年,这个村办起了文化室,并以此为阵地,开展办“三校”扫“三盲”活动,收到了显著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是办农民文化学校,扫除文盲。到1986年,全村原有文盲半文盲基本消灭。16岁至40岁的农民全都达到了小学以上文化水平。文化素质的提...
沈家村自筹资金建教学楼和教师宿舍
呼兰县方台乡沈家村自筹资金20万元,建起一栋二层920平方米的教学楼,原来在危房中上课的7个班的350多名学生,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 沈家村学校是全县农村办学最早的一所学校。由于财力不足,全校18个班级有7个班级的教室低、矮、潮、暗、漏,师生不能安心上课。1985年教师节,村干部到学校慰问教...
«
1
2
...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