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绥化市宗教工作
绥化市委、市政府重视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把宗教工作纳入重要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坚持特事特办,帮助宗教工作部门和宗教界解决实际问题,为全市宗教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加强宗教工作机构建设,解决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等问题。绥化市民族宗教局经过多次专项调研,向市委、市政府进行专题汇报,市委...
时尚风情
精品力作《虎韵长卷》面世
大型书画艺术作品《虎韵长卷》,由省军区原司令员寇铁和黑龙江省著名画家阴衍江共同创作。作品由100首咏虎诗词、100幅虎字书法和100幅水墨虎画组成,全长60米,生动而深刻地演绎了中国虎文化由原始崇拜、到人虎之争、再到和谐共存的认识过程。2010年11月28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军区政治部联合...
冰雪动漫演绎时尚文化
2010年12月21日,首届中国冰雪动漫展开幕式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举行。在开幕式上,洁白冰雪与缤纷焰火让人欣赏一场视觉盛宴。在由形态各异的卡通形象冰雕和雪雕营造出的流光异彩的童话世界里,享受“冰火两重天”的酷感体验中,让很多观众大呼过瘾。开幕式后,在分会场冰雪大世界举行首届中国冰雪动...
金源文化进课堂
哈尔滨市阿城区委通过提案,将在全区百余所中小学开展文化传承课程。据介绍,阿城区的料甸中学在近20年间一直研究传承“珍珠球”、“报马鞭”等金源文化遗产,为文化传承课的普及提供了成功经验。“珍珠球”和“报马鞭”都是重要的金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追溯到千年以前的辽金时期。“珍珠球”起源于金国建立前...
苇雕画入选世博会
魏立春,林甸县技工学校教师。魏立春自小在扎龙湿地芦苇荡中长大,毕业于美术院校。多年来,他潜心探索,精深专研,逐渐形成一整套独特的芦苇加工工艺,在国内首创芦苇浮雕工艺画,并成立立春芦苇画艺术馆。他的作品已形成传统、水晶、瓷瓶三大系列60余个品种,年产值100余万元。1995年在第3届全国工艺...
“延寿福娃”亮相“哈博会”
刘文彬,46岁,延寿县农民。中学毕业后,他研习俄罗斯套娃制作,将源于俄罗斯的特色手工艺品套娃赋予了全新形象,通过不同的刻、画、烙、漆等技法,加工出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套娃工艺品。其作品曾多次获国际国内大奖。由民间艺术家刘文彬创作的地方特色套娃“延寿福娃”,代表延寿县亮相第11届哈尔滨艺术博览...
连环画再现《呼兰河传》
侯国良,原哈尔滨画院院长。1979年,他从北大荒到哈尔滨画院后,曾经画过《李兆麟将军》等题材的作品。曾将萧红的《呼兰河传》画成46张连环画,并因此获得过全国连环画展二等奖。2010年,在萧红诞辰99年之际,侯国良用国画的手法,把《呼兰河传》以连环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侯国良是北方人,喜欢画北方...
八旬老妪要入党
韩秀英,84岁,哈尔滨市居民。她8岁丧父,10岁做童养媳。解放后,韩秀英过上了幸福生活,她从心里感激共产党,感谢新生活。从那时起,她就怀揣一个梦想:如果能成为一名中共党员,那就是她最大的幸福。在居委会工作期间,年年都是街道或区里的先进,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因退休没能入党。退休后的韩秀英在夕阳...
“低碳达人”商大娘
商大娘,69岁,哈尔滨融府社区居民。10余年来,她坚持环保生活,将废物变废为宝,成为名副其实的“低碳达人”。商大娘10余年里总结出独有的26种节约办法,将低碳理念渗入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她用废旧绒裤做成擦鞋垫,将以前吊灯灯罩拿掉换上节能灯,用洗澡水擦地、冲坐便,矿泉水瓶扎眼作浇花器,淘米水...
剪纸长卷亮相太阳岛雪博会
《巨龙腾飞》由方正县40名剪纸艺术家集体倾心创作的巨型剪纸长卷,高1.5米,长100米。作品以哈尔滨市“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为主题,以城市和农村标志性建筑为依托,通过精工巧剪,生动形象、娟秀细腻的剪纸艺术手法,展现了哈尔滨市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表达了方正和全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
剪纸艺人“艺惊海外”
李玉霞,方正县剪纸艺人。她自幼耳濡目染受到剪纸艺术的熏陶,通过拜师学艺,创作出一幅幅精湛的剪纸艺术作品。李玉霞的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获奖。2008年,李玉霞应邀参加在深圳举办的“世界文化博览会”,她展出的两幅作品吸引无数参观者,当场售价2 000余元。倪秀梅,方正县剪纸艺人。她的作品家喻户晓...
“绣娘”叩开艺术大门
崔晓东,38岁,哈尔滨市道里区红旗乡农民。她从小就对画画很感兴趣,对刺绣一类的手工活尤其喜爱。1998年进入“中华龙绣”工作室工作,从针法、分色阶、熟悉构图、选择用线等基础学起,日复一日地练习刺绣。随着她对刺绣艺术的理解的不断加深以及技艺的逐渐提高,2001年刺绣作品《母爱》诞生,作品针法...
八旬老人捐433支收藏笔
姜宗昌,哈尔滨市居民,80余岁。他把多年珍藏的433支笔捐赠给黑龙江省博物馆。这是姜宗昌继捐献木匠工具后,第二次向省博物馆捐献珍藏物品。在433支笔中,其中有用金色小篆印“中南海”字样的人民大会堂专用笔,极其珍贵;还有“二战”前美国、日本生产的高级钢笔,不少已经绝版。笔是记录人类历史的桥梁...
《五百罗汉》亮相冰城
孙士玲,巴彦县居民,巴彦县剪纸协会工作。他用一年时间,制作完成一幅长达70米的阴阳剪纸作品——《五百罗汉》。该作品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五百罗汉”的喜怒哀乐,每一个人物都被刻画得活灵活现。 (文 竹)
«
1
2
...
2586
2587
2588
2589
2590
2591
259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