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六节 开发水田水利工程
第六节 开发水田水利工程 20世纪90年代农场大力开发水田,以稻治涝,生物治水,发展灌溉农业, 1996年,农场种植业调整旱改水面积 5 000亩利用老红旗渠灌水。为扩大水田面积,全年完成水利投资1 498.2 万元,完成土石方215.788万立方米,完成挠力河堤防 11.5公里、治涝沟道14...
第七节 水土保持
第七节 水土保持 农场大部分土地在完达山与挠力河之间的冲积平原上,总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全场山区占总面积的 19%,丘陵占14%,平均坡度为1/20~1/200,平原占67%,平原坡降为1/7 000左右。地面海拔高程为53.0~...
第八节 防汛抗旱
第八节 防汛抗旱 一、防 汛 红旗岭农场场区的地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场内有 4条河流:挠力河、越岭河、七里沁河及大牙克河。七里沁河横贯全场注入挠力河,场区有一部分是山区和山谷水线,海拔在68~600米之间;有一部分为平原及岗坡,海...
第九节 水利投入
第九节 水利投入 建场初期,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几乎全部都是农场自筹,每年农场都会组织不同规模的义务工水利大会战,本着“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全场投工投劳努力奋战,并取得了很大的收效。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是农场水利建设大发展时期,防洪、除涝、水库和灌溉工程全面完善,新建、续建和工程配套,...
第十节 专业技术队伍
第十节 专业技术队伍 根据总局、管局文件精神,1987年农场成立了水利工程管理站。站为队级单位,设在水利科,业务上属水利科领导,编制3人。站长:孙建华。 一、水利机械施工队伍 在农田基本建设方面,只有一个水利专业连队,主要工作是完成以...
第十一节 治水成果
第十一节 治水成果 一、部分治水成果 1.1965年,八五三农场五分场,兴修20华里长的东风截流沟,年底竣工,新改土地 4万多亩。 2.1966年,八五三农场五分场组织13排干水利会战,使3万多亩土地受益。 3.1972年,五十八团3...
第四章 林业
第四章 林业 红旗岭农场现有林业用地138 025.5亩,占全场土地的21.8%,森林覆盖率20.89%。林业用地中有林地132 274.5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5.8%;未成林造林地 1 140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 0.83%。林木树种除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红松、椴树等名贵树种外,还有...
第一节 机构
第一节 机构 1958年,建立八五三农场五分场时,没设林业管理理机构,由农业副场长韩云德兼管林业。1961年至1968年,由分场场长程绍义主管,农业技术员朱宣华兼管。既无专职机构又无专业人员。兼管者只做一些护林防火的工作,对森林只伐不育。 ...
第二节 林界划分
第二节 林界划分 红旗岭农场,东靠完达山麓,森林资源得天独厚。1959年,牡丹江农垦局对所属虎饶地区国营农场划分过场界,农场划有森林面积 150多万亩,多为天然次生林,主要分布在农场沿山生产队附近。 1962年,国务院决定,将完达山...
第三节 林业资源
第三节 林业资源 农场现有林地面积138 025.5亩,占全场土地面积的21.8%,森林覆盖率 20.8%。天然林面积110 647.5亩,占林地面积的83.64%;人工林面积21 627亩,占林地面积 16.36%。森林总蓄积量绿化...
第四节 林业生产
第四节 林业生产 一、专业采伐 1958年9月,接受了支援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采伐红松5万立方米的任务,以队长周宝林、政指王凤山为首的 130余人,组成八五三农场五分场伐木队,在总场伐木指挥部的领导下,进入完达山炮手营伐木区。...
第五节 造林与绿化
第五节 造林与绿化 一、育 苗 1972年以前,农场每年靠买苗或取苗用于造林。从1973年开始,场内自设苗圃,育苗量逐年增加,不仅解决了全场各生产队的需要,到1978年还自给有余,而且支援了红兴隆管理局,曙光、八五二、八五三和饶河...
第六节 护林防火
第六节 护林防火 农场多数生产队靠近森林,护林防火工作尤为重要。从1991年起,每年同各单位和行政主管领导签订《护林防火责任状》,通过责任分解下落方式,实现了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单位主管领导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广大职...
第七节 林政管理
第七节 林政管理 1978年以前农场没有专门的林政管理机构,1979年农场成立林业科后,管理机构逐步健全,农场坚持宣传贯彻国家森林法,严厉打击查处乱砍滥伐国家森林资源的不法行为。1980年,农场下达《关于加强林政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单位...
第八节 多种经营
第八节 多种经营 一、木耳栽培 农场柞树、山槐很多,给木耳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建场以来,职工在砍伐的柞树、槐树枝条上,采集大量的野生木耳出售作为一项副业收入。柞树枝丫自然传播菌,从1982年开始人工培养菌种,将柞树干锯成木耳...
«
1
2
...
14145
14146
14147
14148
14149
14150
1415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