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五章 卫生第一节 发展概况龙镇农场职工医院的前身为黑龙江省龙镇劳动改造管教支队卫生所。卫生所成立于1955年,所内共有工作人员13人,其中行政人员6人,刘建华任所长,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内外科在1个诊室,只能对一些常见病和地方病进行诊断治疗,设化验室1个,做一些常规性检验。 1958年成立...
第二节 医疗 医药
第二节 医疗 医药 一、医疗 1955年卫生所刚建时,只能对一些简单的常见病进行诊断治疗,对一些疑难病症还需转到北安等地治疗。1956年开始对“克山病”、“出血热”患者进行抢救治疗。1963年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成功的治愈了二例“出血热”患者。1964年以后,医院在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
第三节 防疫保健
第三节 防疫保健1978年设防疫人员1人,在卫生科领导下,进行卫生防疫工作。1984年4月成立卫生防疫站,由5人组成,铁永禄任站长,分两个业务组,分别负责流行病、计划免疫、食品卫生、学校卫生、地方病、统计等工作。8月减编,由3人组成。1986年扩编,人员增加到6人,成立食品检验室,站长由铁永禄兼任...
第四节 计划生育
第四节 计划生育1962年国家下发了有关计划生育的文件,场党委根据上级的精神,积极宣传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于1970年开始抓计划生育工作,并提出“一对夫妇一对孩,中间相隔4、5年”的号召,由医院组织了计划生育手术队,深入全场的各个生产队做绝育手术。1976年场计划生育手术队曾到龙镇公社帮助做绝育手...
体育
第六章 体育体育农场建立初期,职工体育活动很少,其项目主要是篮球、排球、乒乓球。随着农场的发展,农场职工的体育活动日趋活跃,体育设施逐步增多,除球类外,还有田径。最普及的是篮球运动。 从建场至1986年,全场共举行过12次全场体育运动大会。1986年6月,举行全场第12届体育运动大会,32个代表...
第七编 社会
第七编 社会农镇农场在一片荒原上诞生。在四面八方的支援下发展。虽是农业企业,却包罗万象。因而形成了农场不同于市县,不同于其他企业也区别于农村的特点。龙镇农场地处边疆,建立较早,原曾是劳改农场因而又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农场的特点,场内人口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场共有9个民族。来自五湖四海的...
第一节 人口概况
第一章 人口第一节 人口概况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龙镇农场总人口11.587人,总户数3165户。人口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0人,平均每人占有土地50.7亩(包括耕地、荒山、可垦荒地、牧地、林地、基建、道路)。16、17、18、19等生产队,幅员大,人口比较稀少,平均每平方公里22人,人均...
第二节 人口变动
第二节 人口变动农场初创时期人口增长很快,1955年大批犯人进场,从8月到12月共接收犯人2580名。1956年又接收犯人820名。1959年后由于龙镇、二道河、引龙河、襄河四场与龙镇公社合并,农场人口急剧增长,在押犯由1958年的5640人,增长到7500人,人口增长近1倍。1962、1963年...
第三节 人口构成
第三节 人口构成建场初期,农场人口女性少,当时男青年找配偶都比较困难。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在 11587人中男性为6057人。女性5530人,男性比女性多527人,在农场总人口中,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186人,中专、高中650人,初中2,369人,小学1,161人,文盲半文盲219人。7至10岁...
民族
第二章 民族民族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龙镇农场的11587人中有9个民族。其中汉族11170人,占总人口的96.4%,满族278人,蒙族:9人、回族26人、朝鲜族15人、黎族5人、土家族9人、苗族4人、鄂伦春族1人,整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6%。 龙镇农场的民族来源与人口来源是一致...
第一节 特点
第三章 语言第一节 特点龙镇农场的人口,由于存在少数民族,多籍贯,因而语言多种多样。在30多年的生产生活中.基本上都同化于当地语言,以东北的普通话夹杂着北部边疆的特有方言构成本场的普通话。虽然在老年人中间,至今仍在说着云贵、川陕、湖广、江浙等地的语言,被称做南腔北调,但他们的子女早已使用当地话。...
第二节 谚语
第二节 谚语 一、农业谚语, 要想庄稼好,一年四季早。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种地抢时光,秋后粮满仓。 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 吃饭在牙口,种地在茬口。 见苗三分喜,丰收在管理。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节气抓不好,一年白拉倒。 宁舍一碗金,不舍一旬春。 伏天深耕田,...
第一节 婚嫁
第四章 风俗习惯第一节 婚嫁婚事新办,盛行在建场初期。农场婚事甚为简朴,当时条件较差,但大都在小草房里渡过了幸福的洞房花烛夜。举办各种结婚仪式却从庄重,热闹,节俭出发。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革除陋习而新办,婚姻自主的权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60年代,农场青年的婚礼也很简单。青年男女办完登记手续后...
第二节 丧葬
第二节 丧葬农场没有火葬场,人死后大都用木棺土葬,集中在六公里南山坡。农场土葬不收任何土地费用。 职工家里老人病故,焚化香纸,点灯上供,晚辈戴黑纱,单位领导和同事、亲友、邻居协助料理丧事。丧事一般比较节俭,个别有大操大办和搞封建迷信活动者,群众不齿,领导批评。 70年代前,死者大都用马车运输。...
第三节 节庆
第三节 节庆农场节庆和市县农村大致一样,少有特点。各种节庆以春节最为热闹。因为春节正逢冬闲,职工放假少则10天,生产队多则月余。春节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节日,节日期间,各族人民载歌载舞欢渡新春佳节。前些年农场组织秧歌队,在场内或场外交换演出,有时闹到正月十五。节前各家包饺子、蒸馒头和豆包冻起来,最近几...
«
1
2
...
7941
7942
7943
7944
7945
7946
7947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