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人口变动
第二十篇 社会第一章 人口第一节 人口变动 1948年前,伊春一带人烟稀少,没有较大的人口变动,也没有完整的人口统计。 1949年4月,伊春村有常住人口244人。1949年9月,常住人口增加到1112人。 1950年后,伊春林区被列为国家林业系统的重点...
第二节 人口构成
第二节 人口构成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区总户数为25434户,总人口为106099人。在总户数和总人口中,家庭户为25337卢,人口为101456人;集体户为97户,人口为4643人,全区男性人口为53837人,占总人口的50.7...
第三节 人口控制
第三节 人口控制 1962年,根据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控制人口增长的号召,开始在群众中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提倡计划生育。 “文化大革命”期间,人口自然增长失控。 1971年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提倡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生育间...
第一节 生活水平
第二章 社会生活第一节 生活水平 伊春区人民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有所提高。 1949年前,居住在本地的居民以狩猎和采集山产品为经济来源,少数居民耕种少量土地,生活艰苦,无有保障。 1949年后,国家非常重视林区建设。在开发...
第二节 文化生活
第二节 文化生活 解放前,本地人烟稀少,文化生活十分落后。解放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文化相应地得到发展。 50年代,文化活动比较兴盛。文化生活主要内容是看电视、戏剧以及传统的评书、大鼓、东北二人转等。戏剧有评剧、京剧、歌剧。50年代后期,弈歌功颂德...
第一节 伊斯兰教
第三章 宗教第一节 伊斯兰教 1947年,伊斯兰教传入伊春,本地开始有宗教活动。1949年,建立伊斯兰教简易礼拜所,亦称清真寺。清真寺最早建于现旭日街道办事处铁林街,1950年移至正阳街。1952年,建清真寺大殿,带有望月楼。1953年,...
第二节 基督教
第二节 基督教 1954年,基督教传入伊春,本地开始有基督教活动,1966年,基督教信徒由初期的20余人发展到56人。“文化大革命”前,基督教活动没有固定场所,聚会活动一般集中在信徒家中,而且不公开进行。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基督教停止...
第一节 方言
第四章 方言谚语歇后语第一节 方言 大爷(伯父)、老丈人(岳父)、丈母娘(岳母)、姥爷(外祖父)、姑爷(女婿)、惦对(反复考虑)、电棒(手电筒)、多会儿(什么时候)、拉呼(粗心大意)、赶趟(来得及)、贼坏(特别坏)、备不住(可能)、一水水儿(都一样)、日头...
第二节 谚语
第二节 谚语 早雾晴,晚雾雨。 东风雨,西风晴。 老云接驾,不阴就下。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
第三节 歇后语
第三节 歇后语 黑瞎子打立正—一一手遮天 黑瞎子敲门—一熊到家了 黑瞎子耍门扇—一人熊家什笨 黑瞎子掰苞米—一拣一个丢一个 ...
第五章 异闻轶事
第五章 异闻轶事 费大脚 1963年,在现东升乡长征村有一农民,名不详,人称赞大脚,遐迩闻名。其人身高2米,体重75公斤,脚长45公分。费大脚所穿的鞋须特制。一次,费大脚把700元钱理在田间一棵树下。过了很长时间,费...
第六章 传统节日
第六章 传统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这是民间最隆重的节日。农历腊月三十的晚上(小月为腊月二十九)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合家不眠,等待午夜到来。当半夜零点钟敲响时,家家燃放鞭炮、放烟花,并煮吃水饺,庆祝新年的到来,水饺里包有一个硬币,谁吃到表示...
第一节 兴安塔
第七章 名胜第一节 兴安塔 兴安塔位于海拔653米的伊春南山顶峰,为伊春市八大名胜之一。 兴安塔建于1980年,虽是近年所建,但具有古建筑物的特色。塔高47米,塔身11层,呈六角形。兴安塔高出群山,矗立于红松林中,在群山和丛林的映衬之下...
第二节 北山公园
第二节 北山公园 北山公园位于北山坡上,建于1983年,占地面积66公顷。 公园凭借自然地势,坐北朝南,设计新颖,别具一格。园中有仿古建筑的八角凉亭和水泥石桥。公园开阔地带,建有“鹿泉”一处。公园有专为儿童设计建筑的娱乐活动场所,称为儿...
第三节 植物园
第三节 植物园 植物园位于伊春河北岸的北山坡上,建于1982年。占地面积554公顷。墙门为仿古建筑,独具匠心。“小兴安岭植物园”为王钊所题写. 植物园依山望水,入门两侧,松林葱郁,清新幽雅。植物园深处的开阔地,有“森林女神”雕像一尊。植物园...
«
1
2
...
11729
11730
11731
11732
11733
11734
1173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