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完善内部机制,提高经济效益
七、完善内部机制,提高经济效益 蔡银辉 本报讯 延军农场面粉厂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内部经营机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今年上半年实现产值26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5%,实现利润10万元,是去年同期的1.2倍。 近几年来...
-
八、吕文华致富记
八、吕文华致富记 钱通理 1985年,延军农场砖厂女工吕文华成了富余人员。捧不上“铁饭碗”难过得她哭肿了眼睛。可3年后她成了全场的致富能手,受到农场的嘉奖。 1985年春,小吕背着孩子参加了农场举办的富余人员养殖业技术赔训班。她托亲靠友筹借了5000...
-
九、延军人爱读《农垦报》
九、延军人爱读《农垦报》 蔡银辉 每九名职工订一份《农垦报》 明年订数将有新的增长 本报讯 延军农场将《农垦报》作为精神食粮、脱贫的指南,连续五年平均每年订阅《农垦报》达四百二十多份,...
-
十一,延军农场力争农业更上一层楼
十一,延军农场力争农业更上一层楼 陈众力 以丰硕成果送别八十年代 用辛勤汗水迎接九十年代 本报讯 九十年代伊始,从省城传来喜讯,延军农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1989年度农业先进场。这...
-
编后记
编后记 《延军农场志》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历八年时间,经过三次修改,终于和大家见面。 《延军农场志》的编写工作,是从1982年9月开始的,陈志刚等同志广泛搜集资料,经过八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初稿,共计202,130字,为《延军农场志》奠定了基础。1985年6月——1986年4月,郭万洪等同...
-
编史机构
编史机构《延军农场史》初稿编审委员会主任:王文奇 王振海副主任:管庆林委员:姜贵成 陈景祥周志钦 张成录《延军农场史》编写办公室主任:姜贵成副主任兼主编:陈志刚编辑:梁桂保 郭万洪 蔡银辉提供初稿或资料的人员、单位陈志刚 梁桂保 郭万洪 周志钦李建川 蔡银辉 陈景祥 孟凡瑞辽宁...
-
彩页1
彩页彩页1 农场修造厂,建于1972年,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
-
彩页2
彩页2 农场纸板厂,始建于1971年,建筑面积3,626平方米 梧桐河桥,建于1976年,全长84米,于1977年7月1日通车
-
彩页3
彩页3 腰亮子六孔进水节制闸,建于1954年 三排干七孔排水闸,建于1966年
-
彩页4
彩页4 农场水利灌溉系统,小山亮渠首工程,1981年竣工 农场依兰植树岛煤矿露天煤坑
-
第一章 沿革
第一编 概述第一章 沿革 梧桐河农场于1950年8月建场。原属松江省公安厅。1954年7月,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后,隶属黑龙江省公安厅劳改局。1968年11月划归汤原县。1969年划归合江地区。1972年春黑龙江省成立国营农场管理局,农场又划归省国营农场管理局合江分局。1976年省农...
-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地形
第二章 自然概况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地形 农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合江地区汤原县境内。地理位置在北纬47度12分——47度19分5秒,东经130度36分——130度59分。 场址:东至嘟噜河,与普阳农场接壤;南到松花江北岸;西与新华农场毗郊;北至宝泉岭农场东二排干渠为界。农场所属...
-
第二节 场区面积土壤
第二节 场区面积土壤 全场总面积597,750亩。其中可耕地261,108亩(水田37,230亩,旱田223,878亩),柴草地72,345亩,放牧地53,295亩,林地面积14,638亩,水面36,863亩,农田基本建设用地62,870亩,其他用地52,168亩。 场区内土壤可分为五...
-
第三节 河流沼泽
第三节 河流沼泽 场区内有梧桐河、松花江、嘟噜河流。 梧桐河发源于小兴安岭南麓,全长172公里,流经场区13.5公里,在场区流入松花江。此河,全年流量为8.3亿立方米,洪水流量1,380至1,900立方米/秒,枯水流量6.8至9.7立方米/秒。梧桐河水在1951年就被农场利用自流灌溉稻...
-
第四节 气候
第四节 气候 场区内气候比较寒冷。1966年至1975年10年的气象资料表明,年平均温度为2.1摄氏度。最高为1975年,年平均温度为3.6摄氏度。最低为1967年,年平均温度为零摄氏度。全年有5个月的平均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各月气温:7月之前逐月上升,8月以后逐月下降,秋温比春温高0.3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