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节 物产 自然资源
第五节 物产 自然资源 一、谷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为场内四大作物,占场区种植面积80%。以上。此外,还种植大麦、谷子、高粱。 二、经济作物:甜菜、向日葵、线麻、大麻,也可以种植早熟品种花生、油莱、苏子。 三、蔬菜:一般蔬菜都能种植,如白菜、菠菜、甘兰、豆角、茄子、辣椒、...
-
第三章 人口民族
第三章 人口民族 建场后,农场经历了全国三次人口普查。第一次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已无资料可查。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总户数1,772户,总人口10,953人。其中:男性7,250人,女性3,703人。男性多于女性一倍(因当时是劳改农场)。人口年龄情况:中壮年为多数,次之是儿童,青...
-
第四章 经营规模
第四章 经营规模 农场自1950年建场至1956年,共开荒136,194亩,播种面积10l,415亩,这6年间是农场发展较快的一个阶段。由于地势低洼,易涝成灾,此后10年间(1957年至1967年)每年实际播种面积都在5万与7万亩之间,个别年份只播种5万余亩,所开垦的荒地有几万亩撂荒。从19...
-
第五章 经营成果
第五章 经营成果 从1951年开始,35年共生产粮食5亿5,175.28万斤,其中水稻3亿4391万斤,豆类作物收获5,527.33万斤,薯类收获1,805.95万斤。 除农场三留粮(口粮、种籽、饲料)外,上交国家商品粮1,268.63亿斤。工副业生产也有很大发展,基本上能满足农场生产和场...
-
第一章 历史的回顾
第二编 简史第一章 历史的回顾 梧桐河农场所在地,据考查,早在清朝就有少数人来此开垦。但因松花江经常泛滥成灾,几经兴衰,土地荒芜。在旧中国黑龙江督军万福林,投资于此开垦经营。1927年,在场区建立“福丰稻田公司”。从黑龙江省各地招募300多户(有说是500户)朝鲜族来此种植水稻,耕地达2万...
-
梧桐星火
梧桐星火 梧桐星火 〔回忆梧桐河朝鲜族革命斗争历史〕 李敏 李在德 梧桐河村,位于松花江下游萝北县(今汤原县)境内的梧桐河同松花江汇入口处,是一个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好地...
-
突破敌人包围圈
突破敌人包围圈 突破敌人包围圈 王明贡 旧中国,梧桐河流域是一片没有人烟的荒原,沼泽地一望无际。在荒原上点缀着一块块疙瘩林子和间断间续的泡沼,构成了北大荒的天然画面。各种鸟...
-
老等山会师
老等山会师 老等山会师 1938年6月,6军参谋长冯治刚派军部副官柳凤鸣带领一支小部队,送我到富锦县找3师师部,传达“李家油坊”会议精神。我们路经萝北县(今汤原县)“老等山”,一天行至梧桐河附近,碰巧遇上了6军政委张寿篯(李兆麟)...
-
抢渡梧桐河
抢渡梧桐河 我们西征部队从“老等山”出发了。为了避开敌人,我们抢渡梧桐河,走进了沼泽地,战士们随时都有陷进泥潭里丧生的危险。在行军途中,天气骤然变化,滂沱大雨不停打在战士的征衣上。一望无际的开阔地顿时变成了一片汪洋,天水相连,给我们行军带来了极大困难。路上不能避风雨,大家只有咬紧牙关,互相搀扶,怀...
-
梧桐河畔同王明贵等部队会师
梧桐河畔同王明贵等部队会师 梧桐河畔同王明贵等部队会师 李敏 一天夜里,我们路经鹤北的铁路线后到梧桐河畔,召集6军有关西征队伍会师,开会布置西征。我们渡河登岸时,首先见到王明贵同...
-
送第一批西征队伍
送第一批西征队伍 送第一批西征队伍 准备西征的队伍和参加会议的领导人陆续到来。有6军参谋长冯志刚、2师师长张传福、21团参谋王钧、6军1师6团政治部主任李云峰、保安团团长王举选、韩主任(可能是韩景波)等同志。此时王明贵同志去富锦大旗杆...
-
欢送第二批队伍西征
欢送第二批队伍西征 欢送第二批队伍西征 1938年农历7月,我们军部从梧桐河往东进,在“老等山”(即嘟噜河西侧)附近的小树林里驻营。李兆麟同志等待王明贵队伍来开会,研究第二批西征问题。此时秋雨连绵,天气开始凉了。西征部队需要补充些衣物,但布料没...
-
第一节 建厂始因
第二章 劳改农场十八年(1950——1968)第一节 建厂始因 1950年2月,原松江省人民政府公安厅,根据东北人民政府公安部的指示:为巩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维护城市社会治安,惩办和改造各种犯罪分子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决定在松江省设立劳动改造机关。松江省人民政府公安厅接受任务后,为加...
-
第二节 艰苦建场
第二节 艰苦建场 一、建场先遣队 1950年8月17日,从四合山等各点,抽调干部和犯人,组成建场先遣队,于佳木斯市省公安厅驻佳办事处集合。8月21日由孙国锋、许栋等几名干部,带领20几名犯人,乘1只木帆船,装着小杆、苇席、炊事用具,20把铁锹,20把镰刀,向梧桐河进发。当时来的这20多...
-
第三节 组织机构建立与发展概况
第三节 组织机构建立与发展概况 1950年建场,叫梧桐河劳改队。通讯:写松江省公安厅佳木斯市办事处转梧桐河收。 劳改队下设几个中队,也没有科室。劳改队的总负责人是李福兼,但他不常在场。在场具体负责人是刘树,他主要负责对犯人管教。1951年犯人增到1,000多人,干部增加到几十名,看押武装增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