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全省提前2个月完成邮电业务发展计划
1993年,全省邮电部门加强经营,积极参与竞争,大力发展邮电业务,获得了显著的邮电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省累计完成邮电业务量12.4亿元。其中中央国营完成11.86亿元,增长60.2%,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2.5亿元,其中中央国营完成11.83亿元,增长61.04%,均超...
七个县局业务收入突破1000万
随着全网建设和改造,有力地推动了县局的业务发展。1993年,全省有阿城、绥芬河、尚志、五常、密山、安达、肇东等局的邮电业务收入超过了1000万元。 1993年初,省局根据县局通信能力迅速增强,市场需求比较旺盛的实际,出台了对业务收入超千万元县局的重奖政策,鼓励其业务发展。各局在加快通信发展...
京沈哈光缆工程黑龙江段开工建设
在邮电部的统一部署下,国家重点工程——京沈哈光缆干线工程黑龙江段于1993年11月在哈尔滨市布下第一根光缆。该工程经北京、天津、沈阳、长春以及承德、阜新、白城等方面进入我省,同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联接。网路呈梯形覆盖京津唐及东北、内蒙古地区,全长4700公里,投资7亿元,是我国迄今里程最...
第一条省内长距离光缆干线建成投产
由黑龙江省邮电部门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省内光缆干线,即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光缆工程的哈尔滨——尚志、牡丹江——绥芬河、牡丹江——鸡西段投入试运行。 黑龙江省邮电部门在80年代中期以来就开始了光缆的应用,先后在省会市话局间中继、区域性长途传输方面采用了光缆通信技术。1992年建成了哈...
地市建成900兆赫模拟移动电话网
全省邮电部门在加快建设通信基础网,满足社会基本通信需求的同时,根据社会需求层次的变化,积极发展移动通信,到1993年11月15日,全省建成了13个大中城市的900兆赫蜂窝移动通信网,25个县通过基地站就近进入地市移动通信网,全省累计有38个局开办了移动电话业务,占总数的46.3%。1993...
大庆市公用专用电话联网运行
1993年7月1日零点,大庆市邮电公用电话网同油田专用电话网正式联网运行。油田网的3.1万门电话交换机通过大容量中继线与公用电话网连接,网上用户可以自由拨打市内和长途电话。至此,大庆邮、油电话互不联通、制据发展成为历史。 (孙明海)
哈尔滨市话网实现数字化
1993年6月7日18时,哈尔滨市最后6000门步进制设备被程控交换机取代。至此,哈尔滨实现了市话交换程控化,局间传输数字化。8月1日零时,哈尔滨市电话号码将由5或6位升至7位。 1993年,哈市计划投资4亿元,新建9个电话分局,引进23.8万门市话交换机。年内,和兴、太阳岛、抚顺、长江路...
黑龙江公用分组数据交换网投入运行
黑龙江省公用分组数据交换网于1993年6月7日开通投产,这标志着我省通信服务工作达到了新的水平。 数据通信是近年来出现的电信新业务,主要用于计算机等智能终端间的大容量、高速率的数字型信息传输。省邮电部门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引进了网路设备。省内公用分组数据交换网的基本结构是:在哈市设3部节点机...
黑龙江邮电利用外资居各行业之首
1993年,省邮电部门融通外资总额达1.6亿美元,占此间全省邮电固定资产投资总和的30%以上,成为全省最大的利用外资部门。“七五”以来,省局确立了长途干线和市话网改造两个战略重点,在通信发展中,面临着资金和设备紧张问题。为此,在坚持自立更生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外资金。1988年实施了法贷工程...
统计:邮电局(所)、邮路和业务总量
统计:邮电通信质量
金 融
人民银行
综 述
1993年,省人民银行认真贯彻金融工作方针,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省人民银行在整顿金融秩序实行宏观金融调控,集中资金保证重点建设,调剂融通资金,保证第一、二、三产业的资金需求诸方面,全面推动了我省经济的发展。 1993年,金融部门全体职工,克服困难,团结协作,抓住经济建设中心,认真贯彻人民银...
货币投放超过上年 回笼比上年略有增长
1993年全省净投放货币135.8亿元,较上年多投15.8亿元,增长52.48%,是历史上投放最多的一年。全年除2月以外,其它各月均为投放。至12月末,中央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下半年连续5个月(12月份除外)投放低于上年同期,遏制了上半年投放的迅猛增势,使下半年投放相对缓和。...
«
1
2
...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