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中学勤工俭学
第二节 中学勤工俭学 自1952年始中学勤工俭学。主要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如夏锄、秋收、植树造林、打防火带等。 1958年,参与大办农业,搞卫星田,大办钢铁,搞土高炉,大搞校办工厂。当时,带岭中学搞了“三油一醋”(即松针油、松节油、松根油、醋酸钠)、栲胶、木工厂等。其中,松针油销至天津。...
第二十六篇 文化
第二十六篇 文化 在伊春辖区内,相继发现新石器晚期、青铜器时期、铁器时期、辽金时期和元、明、清时期遗址,以及古城址、古墓葬等,其中还有原始半穴居遗址。这些遗址多分布在黑龙江畔和汤旺河、嘉荫河、乌马河、翠峦河等河流的沿岸及一些台地上。各遗址都发现有代表性的遗物,说明远在2~3千年前伊春一带已有人类活...
第一节 机构队伍
第一节 机构队伍 林区开发初期,文化工作由各级林业工会管理,并组织举办各类活动。1952年,建县后始设文教科,由1人主抓文化工作。1956年,增设文化科管理全县文化工作。1958年,建市后,在原文化、教育2个科的基础上成立文教局,定员15人。1960年1月,增设文化局,定员15人。局内设文化科、艺...
第二节 文化设施
第二节 文化设施 1951年,林区建起第一座森工俱乐部,座席1100个,配有日本罗拉牌35毫米座机1部。1958年,影院、文化宫、俱乐部增到13座,座席10269个,有各型35毫米座机13部,各型16毫米放映机27部,1966年,影院、文化宫、俱乐部增到23座,35毫米放映设备增到23部,16毫米...
第一节 伊春林业文工团
第二章 专业文化团体第一节 伊春林业文工团 1949年6月,组建县歌舞话剧综合艺术团,前身是南岔林务局属南岔林区工会文工队。建国初期,调去哈尔滨,更名为东北森林工业管理局总工会文工队,后改为东北森林工业管理局总工会文工团。1952年10月,团址由哈尔滨迁往沈阳,又由沈阳迁往吉林,后由吉林迁往佳木斯...
第二节 伊春市京剧团
第二节 伊春市京剧团 1958年2月,市京剧团成立。同年9月,为南岔区京剧团。1960年初,变为市京剧团。1964年,改为特区京剧团。1970年,改为“样板戏”学习班。1974年,恢复地区京剧团,1979年,改称市京剧团。
第三节 伊春市评剧团
第三节 伊春市评剧团 1951年5月,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所属的林业文工团正式招收由陶荣组织的来伊春流动演出的“评剧小股子班”的演员为国营文工队员,建立评剧队。 1953年秋,建立林业京剧评剧团,下设京剧队、评剧队。1955年,林业管理局党委派工作组整顿京剧团,将京剧队解散,成立林业评剧团。195...
第四节 伊春市说唱团
第四节 伊春市说唱团 市说唱团的前身是曲艺团。曲艺团成立于1958年。当时为集体所有制性质。1958~1959年5月,曲艺团发展迅速,人员达百人,演出网点由市内扩大到带岭、南岔、美溪、双子河、红星、五星、上甘岭、乌马河、翠峦等地,演出所发展到12处。在这个基础上,经市有关部门报请省委主管部门批准,...
第五节 专业艺术种类
第五节 专业艺术种类 一、话剧 1949年,伊春林业文工团话剧团建团以来创作话剧,主要剧目有反映林区斗争生活的第一出大型话剧《林区除奸》后,尚创作演出了《向阳红松》、《千山万岭红花开》、《雷锋》、《青山常在》、《试看天下谁能敌》、《森林主人》、《伐木人传》、《树小招风》和《金山屯之夜》等。 二...
第一节 京剧
第三章 剧种第一节 京剧 一、传入与发展 1951年5月初,以陶荣、碧凌云为首的小股子班从带岭迁到伊春演出。这个小股子班京戏、评戏都唱。京剧演员有小月明、王正富、姜成志等,演出的剧目有《武家坡》、《甘露寺》等,从此使京剧形式传入伊春。 同年9月26日,伊春森林管理局正式接收了这个小股子班,建立...
第二节 评剧
第二节 评剧 伪满洲国嘉荫河、乌拉嘎河沿岸,每年往金厂采金者不下数万人。1939年,佳木斯的“侯家班”来乌拉嘎北沟演出评剧《济公传》等剧目。 1948年,乌拉嘎金矿建立评剧团。先后演出了《马寡妇开店》、《王少安赶船》、《柜中缘》、《打金枝》等30余出剧目。1951年初,该剧团并入黑河评剧团。 ...
第三节 曲艺
第三节 曲艺 1944年8月,伪三江省为了收买被从外地抓来伊春采伐木材的劳工,责成省财政科科长王禹摊派当时流入到佳木斯街头卖艺的民间书曲艺人组成慰劳队来伊春慰问。在伊春各采伐点活动数日。演唱了传统剧目《薛家将》等,每场演出结束,经艺人手发给当场听书劳工们每人一小把饼干。这是伊春林区最早的一次曲艺演...
第四节 其他剧种
第四节 其他剧种 一、伊春戏 根据东北局三省书记联席会议决定,伊春市文教局局长李新主抓成立伊春戏剧团,抽调市内各剧团政治和业务水平较高的演员、演奏员20多人。定以林区劳动号子音乐为伊春戏基调。开始剧团排几个小型剧目,改编《白蛇传》片段;由潘青、王杰编剧,文英杰主演的独幕剧目《木把范家》。公演时间...
第五节 艺术教育
第五节 艺术教育 一、艺校 第一期艺校 1959年,市内有京剧团、评剧团、文工团、说唱团4个专业团体。虽然当时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正逢兴盛时期,但也存在着演员不足。没有后备力量的问题。经市政府批准,由市文化局举办了第一期艺术学校。招生对象是全市范围内的小学、初中毕业生和在校的有一定文艺基础的学生。...
第一节 图书馆藏
第四章 社会文化第一节 图书馆藏 1954年,伊春始有政府办的图书馆。随着林业建设的发展,图书馆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到1985年底,市有公共图书馆6所,总藏书19万册。馆舍面积2800平方米,管理人员58人,工会系统图书馆18所,总藏书21.8万册,馆舍面积2659平方米,管理人员45人;科研系统...
«
1
2
...
8971
8972
8973
8974
8975
8976
8977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