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图书发行
第二节 图书发行 1949年,南岔镇万太兴的个体杂货店兼营图书发行。1951年7月,建立了国营汤原县伊春镇图书门市部。1952年2月14日,经新华书店东北总分店哈尔滨分店批准建立新华书店伊春支店。12月,改为新华书店伊春县支店。1958年7月,改为市新华书店。建店33年来,专业网点从1处发展到29...
第三节 电影发行放映
第三节 电影发行放映 1950年,省林业工会拨给带岭分区工会1台16毫米捷克放映机,8月初,建立起第一个电影放映队(时称电影教育工作队)。8月4日,首次到北沟(红叶作业所)放映了影片《光芒万丈》。 1951年2月,东北林业总工会拨给伊春分总工会16毫米捷克放映机,在管理局机关食堂放映了《翠岗红旗...
第四节 群众文化艺术
第四节 群众文化艺术 1954年秋,县文化馆建立。1956年后,南岔、带岭等地相继建立文化馆。随着林区开发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群众文化活动也日趋类型多样,层次分明,并形成网络。 至1985年底,全市有市群众艺术馆1个,县、区文化馆17个,林业企业文化馆2个。馆舍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专业人员2...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活动
第五章 文物古迹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活动 本地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设专人兼管文物管理工作。1978年,由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核编,经市政府批准建立市文物管理站,隶属市文化局领导。负责市辖区的文物管理、保护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本年,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核定编制3人。1985年,增至8人。 1981年,按照国务院〔...
第二节 古遗址遗迹
第二节 古遗址遗迹 一、硅化木群遗址 位于嘉荫县乌拉嘎金矿局团结矿东北1公里,乌拉嘎河中游右岸,乌拉嘎至保兴公路3公里右侧10米处。面积南北长150米,东北宽100米左右。遗址距地表深7米(金矿工人称海底)。该遗址硅化木的蕴藏量较大,树木种类也较丰富。 硅化木多数呈黄褐色、灰色或黑色(炭色)。...
第三节 站藏文物
第三节 站藏文物 一、出土文物 (一)新石器晚期文物 石核 1983年6月,市文物普查队于湍湖新石器时期遗址中采集石核两件,即山形石核,长33毫米,高23毫米,底呈菱形最宽为11毫米,石质为砾石,打击点清晰,扇形面锐利,一面有加工痕迹;不规则形石核,长36毫米,高48毫米,最厚处15毫米,系橙...
第四节 抗日联军活动遗址和文物
第四节 抗日联军活动遗址和文物 一、遗址 (一)四块石遗址 四块石(又称“月峰山”),位于南岔林业局浩良河经营所翠岗林场和依兰县丹清河林场交界处。最高处为海拔980米。因从远方眺望可见四块参天巨石而得名。距南岔60公里,距翠岗林场20公里。 四块石在抗日战争中曾是抗联三、六军的后方营地,当时...
第六章 报刊出版
第六章 报刊出版 《伊春日报》创刊于1958年10月1日,当时为周双刊。从1959年1月1日起增加到周六刊。1962年5月4日,市委决定报社与伊春电台合并,实行一套人马,精简人员,紧缩开支,报纸改成周三刊。1963年6月一度改为八开两版(周三版),不久又改回四开四版(周双刊)。1964年3月1日又...
第一节 报社机构
第一节 报社机构 一、编委会 1958年10月,伊春日报社正式建立。实行总编辑负责制。编委会是第二年春节前经市委批准组成的。编委成员有郎青山、彭宽、张明甲、胡守森4人。由郎青山任副总编辑(总编辑空缺),主持报社工作。编辑部主要负责人是李长青、彭宽、张明甲。 1962年5月4日,由于国家经济出现...
第二节 采编队伍
第二节 采编队伍 一、编辑、记者 《伊春日报》筹办至创刊时,办报人员只有5人;是年底,人员增至12人,其中纯编采人员10人。由于人员少,采编校没有分工,常常是1人采编校对。最初,经常在外采访的有2人,时称包片采访,1人包南片各林业局,1人包北片各林业局。1961年,陆续调入一些人员,编采才有了初...
第三节 宣传报道
第三节 宣传报道 一、新闻宣传 《伊春日报》创刊时,伊春经9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拥有30万人的新兴的林业城市。当时,正处于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时期,为此,《伊春日报》最初把宣传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宣传以林业生产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农业、商业、科学文化以及其他各项事业,作为主要任务。...
第四节 广告
第四节 广告 《伊春日报》开办有偿广告宣传业务始于1979年11月下旬。在这之前一直没有开办过广告业务,只是无偿地刊登一些政府通知、群众团体演出、电影戏剧节目预告、书讯、天气预报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些兄弟报纸已开办广告宣传业务。当时报社编委会出于缓解报社经济紧张状况的考虑,决定承办广告...
第五节 印刷
第五节 印刷 一、创刊初期印刷 《伊春日报》1958年10月1日创刊时,编采人员仅有6人,两张办公桌,挤在当时市委机关的一间办公室里办报。报社没有自己的印刷厂。伊春的印刷能力也不适应出版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上级决定将省林业厅印刷厂由哈尔滨市迁来伊春,承担报纸的印刷任务。但因报社没有厂房,市里决定...
第六节 报纸发行
第六节 报纸发行 《伊春日报》四开四版。创刊的当年,报纸月均期发3000份,周双刊。因不足5000份,邮局不代理发行。因此,由报社将报纸邮寄给订户。1959年1月1日起,报纸开始办周六刊。月平均期发份数上升到5000份,开始委托邮局发行。 发行对象主要是林场、经营所,工厂的段组,及党政机关、商店...
第七章 广播
第七章 广播 伊春市的广播电视事业是随着本林区的开发建设而发展起来的。30多年来,它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到1985年底,全市有无线广播电台1座,中央台、省台转播台4座,调频台4座,县、区、局、厂、矿广播站28个,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台、差转台37座,电视微波站7座,卫...
«
1
2
...
8972
8973
8974
8975
8976
8977
8978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