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测报
第四节 测报 市气象局(台)所属单位开展的气象测报有伊春、铁力、嘉荫、五营、乌伊岭站的地面气象观测,伊春探空站的探空观测、嘉荫站的农业气象观测和五营站的林业气象观测。 一、地面气象观测 伊春、铁力、气象站为国家发报站,每天除进行4次定时(北京时间02、08、14、20时)基本气象观测外,还进行...
第五节 人工降雨
第五节 人工降雨 市人工降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从1974年开始,先后有铁力、嘉荫2县气象站开展了此项工作。各备“三七”高炮1门。市气象局负责业务管理。人工降雨管理费每年2000元(用于高炮维修,人工降雨弹,均由省人工控制天气办公室拨给,市局统一掌握使用),人工降雨作业在天气干旱严重,而当时天空云...
第六节 服务
第六节 服务 市气象台自建台起就开展了长(季、年)、中(旬)、短(48小时内)期天气预报。短期天气预报每天05、11、17时通过市人民广播电台向外发布。春秋2季(春季3月15日~6月15日、秋季9月15日~11月15日),还发布森林火险天气预报。中、长期天气预报用邮寄方式发到市长、市防火、防汛指挥...
第七节 通讯
第七节 通讯 本区各站从1958年起,每天通过收音机抄收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播发的绘制小天气图用的各气象站点气象资料。 市气象台通讯业务从1971年10月始。初期有业务人员7人,1985年,有12人。当时用239型、403型、7512型收报机收报,收报速率为125~135数码/分(气象报务员收报速...
第八节 管理
第八节 管理 市气象局业务科内设有预报、测报、农业气象、人工影响天气、审核员、资料管理员等负责管理、指导全市气象系统业务工作。各县(区)气象站,市台预报室、通讯、地面气象观测站每月向市局业务科上报预报、测报、通讯、填图业务质量;各气象站每月10日前,上报上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报表。市局汇总各项业务质...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十五篇 教育第一章 教育行政第一节 管理机构 1952年成立伊春县时,设文教科管理教育事业。1957年伊春建市,改为市文教局。1960年1月设市教育局。 1962年8月,撤销教育局、文化局和体育委员会,成立文教局。实行文化、教育和体育“三合一”的管理体制。文教局设副局长4人,设秘书、人事、普...
第二节 校舍建设
第二节 校舍建设 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全县教育基建投资44.7万元,校舍竣工面积3.44万平方米。建成伊春区育红小学、工农小学、东升小学及伊春县第二中学(今伊春市第二中学)。至1957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51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民办农中1所、小学30所、初中19所,51...
第三节 管理体制
第三节 管理体制 校长责任制 1952年3月,全县中小学实行校长责任制,一切问题校长有决定权。当时尚无完善的监督机构和制度。 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957年后,全市中小学普遍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时,校长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现了以党代政现象。 当地党委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
第四节 教育经费
第四节 教育经费 1953年伊春开始有地方财政,当年教育经费支出6.3万元。 1956年,由林业企业划出一部分中小学由地方管理。教育事业费由1955年的20.1万元上升到66.2万元,增长46.1万元。教育事业费直接由黑龙江省和松花江专署核定支出指标,由县财政科拨至县教育科,统一管理和安排。 ...
第二章 教育制度
第二章 教育制度 解放前伊春辖区仅有几所小学,1948年后,随着林区的开发建设,教育事业逐步发展起来。从建国初期的扫除文育运动到普及小学教育;从50年代发展中等教育至80年代办大学,伊春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至1985年,全市形成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较完整的教育...
第一节 学制
第一节 学制 普通教育 伊春市小学建制,一直执行国家统一制定的学制。1966年前小学学制为六年制,各小学新生入学年令为7周岁。文化大革命至1982年,小学学制为五年。1982年后,全市小学先后由5年制向6年制过渡。到1985年,各小学除少数边远区和个别试点校外,学制均为6年制。 伊春市中学至19...
第二节 招生制度
第二节 招生制度 1966年前,中学招生曾实行考试和保送两种制度。优秀小学、初中毕业生免试升入初中、高中和师范学校。保送对象主要为工农子女。对一贯表现好,政治进步,品德、学业、身体符合要求的非工农子女亦可保送,但比例不可过多。其时,各招生学校成立招生办事处,办理本校招生工作。命题、编写答案、评分标...
第一节 学前教育
第三章 普通教育第一节 学前教育 1951年,森林工业管理局开办托儿所,之后建局较早的乌敏河等森工局亦先后开办了托儿所。当时,托儿所归办公室或福利部门管理。对入托儿童以看护为主,没有进行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 1958年7月,市委发出“关于普遍建立托儿组织的指示”后,全市托幼组织有较大发展。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第二节 小学教育 一、教育 1952年前,伊春林区的小学分属汤原县及各森工企业。主要分布在南岔、带岭、美溪、五道库、佳林(西林)、金山屯、伊春、乌敏河、翠峦等地。到1952年11月伊春设县时,共有小学28所。其中,地方办16所、学生2252名、教师58名;森工企业办12所、学生5308名、教师1...
第三节 中学教育
第三节 中学教育 一、教育 1952年春,森林工业管理局在其所属的职工子弟小学设1个初中班。秋季,招初中一年新生3个班,将4个班从子弟小学分出单设,名为伊春森林初级中学。 1954年,贯彻全国中学教育方针“根据国家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在整顿巩固的基础上,积极稳步提高中学的质量,特别要办好...
«
1
2
...
8969
8970
8971
8972
8973
8974
897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