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1959年
1959年 1月27日 林口县科协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4月30日 11时,朱家公社红光管理区 (今解放村)一女社员持已燃烧的火棍去院里抱柴禾,引燃柴堆。因风大柴干,扑救不及时,酿成大火灾。共烧毁社员住宅473户,房屋1 050间,还有供销社、畜牧站、房产处、肥料厂、被服厂等社直单位的房屋、...
1960年
1960年 1月 五林人民公社认为共产主义教育试点成功,便实行了全面过渡,搞起 “共产主义”模式。这一模式坚持了4个月,花掉从各管理区平调上来的公共积累100余万元,公社财力枯竭。5月份只好又恢复到以管理区为经济核算单位, 终止了社员劳动的工资制和生活待遇上的供给 制。 3月 在全县工业系统...
1961年
1961年 2月1—4日 林口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49人。主要议题是听取县人民委员会《高举三面红旗,贯彻党的政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持续跃进而奋斗》的报告,听 取和审查《关于林口县一九五九年财政决算和一九六○年财政预算安排与执行情况的报告》和《...
1962年
1962年 1月11日至2月 7日 县委书记张毓增、县长许振才参加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的扩大工作会议。 6月 县社两级供销社重新恢复为与国营商业并存的集体商业组织。 9月30日 林口县第一座永久性公路桥梁共和桥建成,全长 12.4米,为钢筋混凝土板梁桥。 10月 海林县建制恢复,林口县...
1963年
1963年 2月 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 决定在城市开展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分散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五反”运动;在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简称社教)运动,主要内容是清理账目、仓库、财物和工分,因此又称“四清”运动。 本县贯彻中央指示精神,布置开展“五反”和“四清”运动。县委连续召开两...
1964年
1964年 年初 中共中央将农村社教运动的“四清”内容,改为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和清思想。从春节至3月22日,本县196个生产大队、740个小队先后分两批集中开展了社教运动,使67 282人受到社会主义教育。同时对戴帽四类分子265人和没戴帽四类分子159人分别进行了奉公守法训话。 ...
1965年
1965年 1月 从林口镇、龙爪公社各划出一部分村屯,建立中兴人民公社。 4月 本县从辽宁省棱源县宋杖子公社请来技术员, 到六合二队指导修高标准水平梯田38亩,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样板田。 5月23日 朱家公社发生一起因吃死马肉中毒事件,中毒53人。 6月 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来本...
1966年
1966年 3月 破获建堂公社河兴大队魏雨田反革命杀人集团案。东北三省公安机关历经4年时间侦察,查实魏雨田与其母、弟共 5人,先后在辽宁省台安县、黑龙江省尚志县、林口县建堂公社河兴大队共杀死13人。1970年4月,杀人集团5名罪犯被判处死刑,就地枪决。 春 本县在五星公社畜牧场举办3期修筑梯...
1967年
1967年 1月6日 在“杨木事件”影响下,林口铁路各段造反派和地方一些同观点的造反派组织联合成立了“红色造反派联合总部”(简称“红联总”) 1月18日 与“红联总”针锋相对的各造反派组织, 包括学生红卫兵组织、机关干部、工人和农民造反派组织成立“红色造反大军”。同日,造反大军两千人(其中农...
1968年
1968年 1月20日 县公安局实行军事管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林口县公安军事管制小组。 3月 27日 县手工业科革命委员会深挖班子,搞逼供信,造成一件所谓在新社会条件下发展国民党员的假案,株连30余人。因冤案开始发生于3月27日,故命名为“3·27”案件。 5月9日 本县根据毛泽东《五...
1969年
1969年 5月1日 由全县各界群众组成的林口县钢铁厂建设队伍,历经 4个月的艰苦劳动,完成建厂任务,建成13立方米、28立方米炼铁炉各1座,即日炼出第一炉铁水。 7月 改林口县公安军事管制小组为林口县革命委员会人民保卫组。 10月 国营商业和供销商业再次分开,供销合作社又逐步恢复民办性...
1970年
1970年 1—2月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指示》《关于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指示》和《关于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后,本县开始按上级指示精神在全县开展“一打三反”运动。 3月 根据省革命委员会通知精神, 本县陆续撤消县直各级机关革命委员会,恢复县革委下设的办、委、科、局等工作...
1971年
1971年 1月 县委成立知识青年办公室 (简称知青办),具体负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此后,在左的思想指导下,知青办工作方法简单,发生一些强迫知识青年下乡的现象。 同月 中央发出《反党分子陈伯达的罪行材料》。此后,按照省、地委部署,县委领导开展批判陈伯达的革命大批判运动。全年各机关、企事业...
1972年
1972年 3月 根据上级指示,县委“五·七”干校恢复为党校。1974年6月在“反击右倾回潮”形势下,又将党校改为“五·七”干校,直至1976年10月,才又恢复为党校。此后,其他“五·七”干校也陆续撤消。 7月30日 三道通牡丹江大桥主桥竣工,全长394.7米,为全县最大的无筋有肋双曲石拱桥...
1973年
1973年 5月 工业企业中军代表全部撤回部队。“三结合”管理体制结束。 6月2日 正在施工中的朱家公社三合大队单孔50米石拱桥——山河桥拆除木拱架时,桥拱塌落,当场砸死民工15人、伤8人,建桥损失1.6万余元。事故责任者受到刑事和党纪、政纪处分。 8月 县、公社、大队妇联组织恢复活动。...
«
1
2
...
13374
13375
13376
13377
13378
13379
13380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