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转业官兵的业余生活
转业官兵的业余生活@img6W804MS.jpg^JPEG^LINK
转业官兵的野外“厨房”
转业官兵的野外“厨房”@img6W804MT.jpg^JPEG^LINK
转业官兵的“地头演唱队”
转业官兵的“地头演唱队”@img6W804MU.jpg^JPEG^LINK
北大荒的小主人
北大荒的小主人@img6W804MV.jpg^JPEG^LINK
建起“新居”
建起“新居”@img6W804MW.jpg^JPEG^LINK
转业官兵的家属办起的“地头幼儿园”
转业官兵的家属办起的“地头幼儿园”@img6W804MX.jpg^JPEG^LINK
北大荒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代序)
北大荒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代序)作者:陈沂 1989年12月8日,我应邀到太湖,参加黑龙江省农场总局在太湖疗养院召开的北大荒人支援垦区建设的座谈会。我真没想到,一下到了那么多的北大荒人,他们有从千里迢迢的黑龙江、北京来的,有的是从上海去的,一共有200多人。他们都四五十岁上下年纪,如今都是...
英雄的群体 历史的丰碑(前言)
英雄的群体 历史的丰碑(前言)作者:黑龙江农垦史志办公室 这是一部北大荒人的集体回忆录。 虽是口述笔录,却反映了这批老垦荒者用毕身经历和心血写下来的。字间凝聚着他们对黑土地执著的爱,也凝聚着对当年开垦漠漠大荒的眷恋之情。 北大荒的垦殖,据历史记载,可以上溯到辽、金,直至秦汉时代。...
黑土地的足迹
将军与北大荒人黑土地的足迹作者:王桂林 我于1938年参加革命当“娃娃兵”时,就在三五九旅,起先在文工团当团员。有一次,正在排练《小放牛》,有位首长走过来敲敲我的脑袋说:“小鬼倒挺机灵的。多大了?识字吗?”我仰头看了看,马上立正回答说:“14岁,上过小学。”首长朝我笑笑离去了。事后老同志告诉我...
将军·八五二·黄振荣
将军·八五二·黄振荣作者:朱玉生 打开《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农(牧)场分布图》,在它的东北处标着“八五二农场”。也许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版图上未作任何标记,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位曾在南泥湾大生产挥镐拉犁,曾在北大荒倾注过心血,撒下过汗水的王震将军与他的老部下黄振荣同志...
不解之缘
不解之缘 当年,有五位老红军是在同一天办理转业手续的。他们是王震、余友清、黄振荣、匡汉球、罗培兴。其中的四位,对中国的农垦事业,北大荒的开发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乃至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八五二农场的第一任场长,老红军黄振荣就是这样一位献身于开发北大荒事业,至今仍被人们称颂的老一代拓荒者。 那是...
“王伯伯好”
“王伯伯好” 1956年3月13日,在挠力河畔,完达山北麓的宝清县设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五○部农场宝清开荒指挥所。经过黄振荣、李海法、甄科、张寿泉等人历时七天的踏查,3月19日将踏查情况电告王震司令员。王震见电后非常高兴,两个月后就亲临踏荒点。 当王震踏上这块刚有人烟的土地时,赵英华带着两...
马架情深
马架情深 建场初期,北大荒有一种简陋的住宅——马架子,用几根本棍,经过捆绑在平地支起来类似马鞍型的房子。当年的老拓荒战士就是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从事着拓荒事业的。黄振荣住的马架子,是王震每次来北大荒时下榻的地方。在马架子里,他曾几次安慰黄振荣,让他不要背思想包袱,安心在北大荒搞农垦事业。在马架...
“湖南蛮子”
“湖南蛮子” 1956年12月,王震到八五二农场后,直奔黄振荣的家。刚刚踏进门就问:“黄振荣呢?”这时,一位年轻的农村模样的妇女答道:“到外面去了。”浓重的湖南口音引起了王震的兴趣。他走过去笑着说:“湖南蛮子,你是谁?你叫什么?”“我是黄师长家的保姆,叫刘玉杰。”她拘谨地答着,然后打量着眼前的...
京华重逢
京华重逢 1961年的12月27日,黄振荣一家四口从八五二农场回西安探亲。途经北京时,黄振荣去王震家汇报工作后回到住所小憩,准备第二天登程。忽然,电话铃响了,黄振荣拿起电话,听筒里传出:“我是王桂林,王震同志让你在这里过元旦,在北京多住几天。”12月31日晚上,黄振荣一家刚刚用过晚餐,王桂林就...
«
1
2
...
15165
15166
15167
15168
15169
15170
1517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