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黎明村的来历
黎明村的来历作者:刘明江 八五三农场一分场二队礼堂的门头上有一块匾,匾上有四个醒目的大字:黎明新村。每当人们看到这四个字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了王震将军。 原来,这个名字是王震给起的,这四个字也是王震亲笔书写的。 那是1956年6月3日,王震司令员带领铁道工程兵八五○二、八五○三、...
老头店
老头店作者:王鹤鹏 八五二农场与八五三农场之间有条天然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是条河流,叫蛤蟆通河。河南岸是八五二农场的地域,北岸便是八五三农场的地域。河南岸边一棵老柳树下面有个老头店。现在老头店和店主都已不在了,可这个老头店的故事却在农场流传了下来。 1956年冬天,王震住在大和镇,为八五三...
烧荒
烧荒作者:韩求德 1956年10月下旬的一天,我带着十几个小伙子打防火道。当时八五三农场刚成立不久,我任一分场一队队长。生产任务就是开荒。最让人发愁的还是烧荒。北大荒草长得又高又厚,不烧是没法开的。荒原辽阔,又连着森林,要是烧荒跑了火,就会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必须事先打好防火道。当时,草木已经...
创建岁月中的“八一”农大与老校长
创建岁月中的“八一”农大与老校长作者:林涛 星移斗换,岁月倥偬,母校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这北大荒黑土上崛起的第一所大学,已经度过了“而立”之年。重谒母校,原来破败的“西大营”已经楼房林立,昔日的青年教师已经两鬓染霜,而历届毕业的莘莘学子,则像红色的种子,撒遍了北疆南国。抚今追昔,作为第一期学...
用“八一”命名
用“八一”命名 1958年春天,解放军十万复转官兵,从全国各地拥进了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汇流的广袤地区。在这片亘古荒原上建立起来的黑龙江垦区,得到了这一批强大的生力军,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用当时的政治术语来说,就是“大跃进”。以王震为首的农垦部党组,以战略的眼光预见到农垦事业的发展对技...
校长的治校方略
校长的治校方略 建校伊始,百事待举。那些年,学校的大事经过党委讨论拿出意见,差不多都是请示王震校长才最后决定的。 1958年秋季,正赶上教育大革命的形势。党中央在这时发布了关于“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我们开学后,学校只开出两门课程:一门是整风,学习党中...
拾零
拾零 八一农大,是垦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和窗口,也是王震心血浇灌的一块园田。作为农垦部长,他身居北京,心系垦区,每年都要来垦区检查工作一二次;每次来垦区,差不多都要到学校落脚。记得一次是领着两位苏联专家来的,一次是陪同陶峙岳和曾泽生两位将军来的,当时还身处逆境的著名诗人艾青也陪着来了。记得...
一
第一支荒原勘测设计队伍的诞生一作者:林丽芬 1957年9月17日,凡是在总局勘测设计院工作过的人,都不会忘记这一天,农垦部荒地勘测设计院密山分院,终于在农垦部党组和王震同志的关怀下成立了。它诞生在小小的裴德镇。10月下旬迁到密山县北大营。建院初期,条件十分艰苦。分院的办公室、集体宿舍、家属住房...
二
二 开发北大荒,规划设计和治水是关键。勘测设计院的同志遵照王震部长关于“边打边建”的指示,在工作、生活极其简陋、艰苦的条件下,兵分多路,深入荒原。他们住帐篷,啃干粮,背仪器,过沼泽,经过了大量的测绘、调查,绘制出一张张地形测绘图,对北大荒各个新建和待建农场的地形、地质、土壤植被、水文、河流和湖...
王震兼任合江农垦局局长
王震兼任合江农垦局局长作者:温伦梧 1958年春,我们步兵预备一师、预备七师全体转业官兵陆续到达汤原县铁道兵营房(通称北大营)集结待命。大家都盼望到新的地方去。正在焦急难耐的时候,4月20日,王震部长在北大营俱乐部召开驻扎在当地待命的全体官兵大会,宣布预备一师、预备七师到萝北县建立新农场,并从...
一
初到密山①一作者:丁玲 1958年6月下旬的一天,凌晨4点钟,我到了密山。这是黑龙江省东南角上的一个小县城,离兴凯湖不远,在未开发前,可能是只有十七八户人家和两三个留人小店的一个边境小屯。20多年前,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为着军事上的需要,也为着经济侵略的需要,在这里修建大营房,组织开拓团开发...
二
二 我在极度不安中用所有的精力准备着与王震同志会面。记得远在1936年12月初,我随红军前方总政治部杨尚昆同志从保安到了定边的绍沟沿,前方的指挥员都集中到这里,研究怎样同胡宗南打最后的一仗。我在这里见到肖克,见到陈赓,后来又有一个穿狐皮领子大衣的军人走进窑洞,用湖南腔大声嚷道:“啊!听说来了一...
三
三 第三天,吃过中饭,我正躺在床上看书,门呀的一声开了,走进来一个人。我认识他,但又觉得不是他了。这是怎么的?我一下跳下床,陈明猛地扑过来,把我挡住了。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我们一时都说不出话来。我们分开才3个多月,他又黑、又瘦,显得老了,但很有精神。他深深地望住我,怜惜地说:“只要在一起,什么...
密林深处有诗情
密林深处有诗情作者:孟达 河流刚解冻 小草刚露芽 披着金黄颜色的 是一丛丛迎春花 这是诗人艾青发表在《诗刊》上《迎春花》一诗的第一段。我每读到此,思维的翅膀立即飞到了1958年4月到1960年秋天,诗人在八五二农场两年中的一段境况。 那时,我从部队转业到完达山北麓...
王震部长来到我们村
王震部长来到我们村作者:孙战科 那是1958年初夏。我们中央机关的170多名“右派”,在八五三农场二分场西北面的一片白桦林边,披荆斩棘,创建了一个生产队。农场的人们给我们起了一个难听的名字叫“右派队”。 有一天,我到分场部领了几十斤钉子,挑着回了生产队。泥泞的道路,使我出了一身大汗,可回...
«
1
2
...
15167
15168
15169
15170
15171
15172
1517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