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职工代表大会
第三节 职工代表大会 恢复工会组织以后,按照中共中央1980年24号文件精神,职工民主管理企业的主要形式是职工代表大会制。根据场型,为方便管理,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与职工代表大会合开,届次相同,任务和议程统分结合安排。 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于1980年2 月8 日在场部二楼会议室召开,历时...
第四节 妇女工作
第四节 妇女工作 建场初期,在工会内设立女工委员,行使妇联主任职权,组织全场女职工学习政治,参加各项活动,认真学习宣传婚姻法,彻底与旧的传统观念决裂。广大妇女纷纷走出家门,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之中,为农场的各项活动和建设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和贡献。 1956年召开了农场第一届妇代会...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六章 共青团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53年建立团的组织,当时称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设立一个团支部,业务归通河县团委领导。 1956年,青年团支部变为团总支委员会,农场下属的分场设立团支部。 1957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岔林河农场总支委员会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岔林河农场总支委员会。全...
第二节 主要活动
第二节 主要活动 一、联营劳改农场时期 当时农场刚刚组建,正是百业待兴时期,团组织做为党的助手,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配合党支部的工作,全力宣传和贯彻党、团的中心工作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协助党支部搞好生产建设,搞好改造工作,做好团员干部的思想工作。教育广大团员克服眼前的困难...
第三节 团代会
第三节 团代会 农场分别于1956年和1959年在场部召开了第一、第二届团代会,会议规模较小,主题明确,主要任务是号召全体青年团员紧密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积极投身到农场的基础建设中来,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夺取改造和生产的双丰收而努力工作。当时团组织的领导人是宫宇环、吴显宗。 第三届团代...
第四节 少儿工作
第四节 少儿工作 1960年9 月岔林河农场小学正式建立了少年先锋大队,当时有队员176 名,由学校的年青教师兼任少先队辅导员。 1978年,子弟校恢复少年先锋队组织,在校的“红小兵”又全部转为少先队员。 少先队组织在农场团委的领导下,曾先后开展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学雷锋,树新风”“做...
第一节 公安
第七章 公安司法第一节 公安 一、机构概况 建场初期,治安保卫工作由当时的管教科负责。 1958年正式设立了岔林河农场公安派出所,人员由农场配备,业务由通河县公安局领导,之后,公安体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8年至1968年为岔林河农场公安派出所时期;第二阶段是...
第二节 司法
第二节 司法 一、机构概况 1978年春,经通河县人民法院报请黑龙江省松花江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批准,成立岔林河农场人民法庭,业务隶属通河县人民法院领导,法庭的工作人员从本场干部队伍中抽调配备,当时法庭工作人员3 人,庭长董秀、助理审判员贾玉琦、书记员刘淑云。之后,高忠和、张玉春、...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八章 人民武装第一节 机构沿革 1968年8 月经通河县武装部批准,成立了岔林河农场人民武装部,业务上归通河县人民武装部领导。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刘生成兼任武装部部长,王殿发任武装部干事。 1976年武装部划归哈尔滨农场管理局人民武装部领导,武装部长由王希良担任,武装干事孙福贵、崔德福...
第二节 民兵工作
第二节 民兵工作 农场的民兵工作从60年代初期开始的,设有连、排、班编制。1967年以后改变劳改农场体制,农场人员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人队伍急速增加,从而增加了民兵的数量。武装部成立以后,把民兵组织落实工作摆在首位。由于国际形势紧张,中苏关系紧张,毛主席发出了“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指示...
第三节 兵役
第三节 兵役 农场自1963年开始到1983年共征集新兵17次,为部队输送新兵45名。农场选送到部队的青年,通过在部队的锻炼,积极学习政治,努力钻研业务,思想觉悟普遍得到提高。这些农垦子弟,保持了农垦战士的光荣传统。有一部分同志成为部队各兵种的骨干力量,人了党,提了干,当了标兵,受到了奖励,为...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五篇 文教科卫第一章 教育第一节 机构沿革 农场学校创办于1955年,校址设在二分场(当时场部地区),车雨等两名教师,教26名学生。 1957年,场部设学校,负责人季龙锡,之后,张凤荣任校长(学校里唯一的党员),学校与医院为一个党支部,侯淑杰任副校长,王兰任教导主任。 “文...
第二节 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发展概况 一、普通教育 最早的一所小学建在二分场。场部地区于1957年成立学校(中心校)。全场有4 个教学班,110 名学生。1962年9 月,中心校开设初中班,招收21名学生,1969年开设高中班。全场发展到24个教学班(其中中学6 个班),371 名学生(其中中学生...
第三节 教师队伍
第三节 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来源是多渠道的,一是外地调入,建场初期,师资不足,从通河等地调人部分教师,是师资队伍的基础;二是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到场,人数不多,却是骨干力量;三是本校毕业的职工子弟,经过选拔充实教师队伍,是教师的多数,如1982年一次录用7 名本场毕业生,改变了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四...
第一节 科研
第二章 科技第一节 科研 科技工作的重点是农业科研。1979年,农场成立农业科研站,首任站长由农艺师李范担任,李富任支部书记,严国定、梁怀德任副站长,尹元珠、李佰竹为农业技术员,梁晓梅为林业技术员。1982年严国定任站长,高云起、刘文焕任副站长。科研站隶属于农场生产科领导,主要从事中间试验...
«
1
2
...
15179
15180
15181
15182
15183
15184
1518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