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文学创作
第二节 文学创作 饶河农场地处祖国边陲。建场初,精神食粮十分贫乏。为解决精神饥荒,总场创办《乌苏里江报》,以抄录新闻,农场动态等栏目,发行于场内,周出三期,十分活跃。1958年大批转业军官来场,劳动之余写小说,诗歌者甚多。为满足创作需要,创办《乌苏里江》文艺月刊多期,颇受群众欢迎。饶河农场成立后...
-
第三节 电影
第三节 电影 869农场电影放映由总场统一巡回放映。每月连队职工能看到1~2次。 1964年总场撤销,原电影队平分于三个新建的农场。饶河农场分得长江牌16毫米放映机二套,由农场工会领导、核算。负责西通、饶河两地放映工作,一般每月能看到电影2~3次。有专职放映人员4人,年放映场次平均四百余场...
-
第四节 广播
第四节 广播 八五九农场在1958年5月,总场(在东安镇)建立广播站。有150瓦扩音机一台,工作人员1人。8月购进士千瓦扩音机1台。1958年底广播站随场部迁往饶河镇。纺1964年饶河农场成立,广播站设饶河镇。1969年冬广播站随场部搬至楛矢山脚下,当时三个营各有广播站一个。至1978年...
-
第五节 电视
第五节 电视 1975年北京知识青年带来第一台电视机,为我场电视之始,只能收看苏联边境地区电视台节目。 1982年1月饶河县电视转播台(1KW)开机,故电视机购买量激增,当时只有黑白12寸~14寸的。1983年成立家用电器修理部,年底有334户购买电视机,占全场总户数的12%。 1983...
-
第一节 群众体育活动
第二章 体育第一节 群众体育活动 1957~1965年本场体育运动单一,仅有篮球运动,但也不普遍。 1964年首次组织篮球队,并参加饶河县篮球联赛。 1966年后,知识青年相继来团,对体育运动推动很大。全团各单位都有篮球队,工会每年组织一次全场篮球比赛,团直各单位经常组织比赛...
-
第二节 体育运动会
第二章 体育第二节 体育运动会 1974年6月1日团部地区中小学集中召开体育运动会,各营连自行组织召开。自此以后连续每年“六·一”前后全场召开体育运动会。至1980年又增加社会项目,各单位相继而贺,男女老幼,齐集观阵。有的年份各单位并向幼儿园和小学捐款,以资助教育。 运动会开幕,每次都...
-
章下序
第三章 教育章下序 1958年,859农场建在荒无人烟的完达山和乌苏里江之下游。转业来之官兵,既不携带家属又无子弟,故未建立学校。至1960年,家属来场日益增多,在西通建立第一个小学,有1个年级,教员1名,有学生7人。 随着农场规模的扩大,教育事业也逐步发展,至1985年,全场有小学2...
-
第一节 教育管理机构沿革和人员更迭
第一节 教育管理机构沿革和人员更迭 1963年以前教育由饶河县文教科领导,经费由农场支付。 1964年教育由场宣传科代替,业务由饶河县文教科领导。 1968年由场政治处领导。 1977年农场成立文教科,科长毕忠良。 1978年文教科长陈传敏。 1982年农场成立教育中心。副科长龚宗...
-
第二节 学龄前教育
第二节 学龄前教育 1975年条件较好的小学开始办学前班(半年级),开设识字,简易算术和游戏等活动,颇受职工欢迎。 1980年成立少年儿童工作委员会。 1981年场部建成幼儿园,有大班、中班、小班和婴儿班。大班为学前班,有专职幼儿教师授课。场小招收没入托的儿童上学前班。为了衔接小学教学...
-
第三节 初等教育
第三节 初等教育 建场初,每队约2~3名学生,附近有村屯可送其上学。无村屯者从职工中选出教师,在炕头摆上桌子,坐在炕上读书。1960年在西通办起第一所小学,1个班、1名女教师于××。学制为四、二分段。学校设备简陋,生活艰苦。房子是用柳条编织的,有时无粉笔,教师在白纸上用铅笔写字,然后学生传...
-
第四节 中等教育
第四节 中等教育 一、中学教育 1965年以前场部没有中学,农场职工子女,在饶河县中学或回原籍就读。 1966年秋,在西通建立农场第一所中学,有初中一、二年级50多名学生,校长杨明孝,指导员王元礼。全校师生自己动手自制桌椅,自己开荒种莱,解决食堂用莱。文化大革命开始,1968年秋成立造...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第五节 成人教育 建场初,农场未设成人教育机构。为改变职工文化素质,提高文化水平,农场工会于1981年设专职人员主持职工教育工作,隶属工会。 农场在1980年以前也曾送出培训各类专业人员,回场后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但也有部分人员学习中途逃离回场之现象。 1980年外出培训7人,其中大...
-
第六节 师资队伍
第六节 师资队伍 从八五九农场建场,到1964年饶河农场成立已有7所小学,12名教师。 1965年有小学教师20名,中学教师5名,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各1名。 1966~1975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师资队伍受催残。有两名中学领导靠边站,被打成“死不改悔的走资派”、“阶级异己分子”,一名教...
-
第一节 机构沿革及人事更迭
第四章 卫生第一节 机构沿革及人事更迭 铁道兵九师在虎头开荒大队到饶河地区建立农场,随队医生3人,卫生员2人,成立卫生所。 1957年1月八五○农场正式成立,在原卫生所基础上成立农场卫生所。 1958年5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二预备医院二百余人转业来场,并带来五百张病床和全...
-
第二节 医疗
第四章 卫生第二节 医疗 建场前本场区域内无医疗单位。建场后虽有第52预备医院,但因当时条件所限,分场只有卫生所。一分场卫生所设在饶河。只一名医生,一名收款员兼药剂员,一名护士。房舍简陋,无住院床位。其设备只有一台显微镜和简单的手术器械。赵爱华医生去后偶做血、尿、便三大常规检验。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