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章下序
第四章 卫生章下序 1958年春,八五三农场五分场建立,为了给职工治病,安排了一名医务工作者。夏秋时节,大批复员官兵来场,医务工作也需要不断扩大,这时分场在场部以一栋 160平方米民房,设立了卫生所。卫生所有医师2人、护士3人。4个农业生产队、1个畜牧队和1个修路队各设1个卫生室和 1个卫生员。...
第一节 医疗
第一节 医疗 第一节 医 疗 一、医疗机构 职工医院是农场的主要医疗服务机构。改革前农场一直实行公费医疗,1985~1997年,卫生经费由农场全额拨款,医院的基本建设和医疗设备购置由农场投资。1998~2001年,农场对医院只给予取暖、水电费和老干部药费...
第二节 医疗器械
第二节 医疗器械 第二节 医疗器械 1970年初,仅有简单的手术器械,1台旧显微镜和1台25毫米兽用X光诊断机。随着农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迫切需要,先后购置了200毫安X光诊断机、B型超声诊断仪,各种手术器械和其他医疗设备,已基本具有一个中型医院日常工作...
第三节 医德医风
第三节 医德医风 第三节 医德医风 一、职业道德教育 医院抓紧抓好行风建设,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多年来,医院建立健全了“行业用语规范”、“危重病人接诊服务规范”,根据各专业岗位,制定了相应的“职业操守规范”和服务承诺责任制度...
第四节 医药
第四节 医药 第四节 医 药 一、药品管理 医院一直延续着医药合一的管理模式。 在管理机制上,成立了以院长为主任,副院长为副主任,各科室主任为成员的 7人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用药计划的审核、监督、合理用药和规范化管理。在药品采购上。药房主任根据药事会...
第五节 预防防疫
第五节 预防防疫 第五节 预防防疫 农场辖区,新中国成立前曾经有少数游民来此零星散居,他们虽已迁徙多年,但地区性传染病的发病率仍然较高。有流行性出血热,克山病,肺吸虫病和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等病症。1958年建场后,组织过防疫检查。1972年,开始在医院内成立了...
第六节 妇幼保健
第六节 妇幼保健 第六节 妇幼保健 从1958年起,农场把妇幼保健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根据妇女身体特点,提出对女职工在劳动中实行“三调三不调”的原则,即:在经期或 哺乳期实行“调近不调远、调干不调湿、调轻不调重”。同时还对妇女宣传生理卫生知识。1960年五分场...
章下序
第五章 广播电视章下序 1986年红旗岭农场广播电视局建立电视差转台,从当初的一套电视节目和一套广播节目,发展为2005年的40套全新的、清晰的有线电视节目,广播电视不仅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法律知识的主阵地,同时在传播致富信息的基础上,还成为农场职工生活中重要的精神食粮。第五章广播电视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第一节 组织机构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969年兵团时期,三师五十八团广播站归属宣传科管理,当时通信、广播一条线路,名为三师五十八团316广播站。 转播台始建于1986年 5月,主要创业人员有宣传部长王志,技术人员苑春江、孙雪源、庄晓阳、周义军、苏正斌、刘峰...
第二节 事业建设
第二节 事业建设 第二节 事业建设 一、概 况 无线差转台建立,经费来源由农场投资,自立发射塔高57米。发射机设备为北京广播设备器材厂生产,型号为GSZ—1,功率为0.3KW,覆盖半径18公里,接收机、日本东芝 G4,接收天线直径4.7米,由铁岭市军工附...
第三节 人才培训
第三节 人才培训 第三节 人才培训 1988年 8月,王惠玲参加总局广播电视新闻中心举办的播音培训班,历时一个月。讲课教师北京广播学院播音学讲师杜宋仁,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李瑞英。 1990年,苑春江、孙边疆参加垦区广播电视局举办的无线发射机培训班,学习差转机发...
第四节 大事脉络
第四节 大事脉络 第四节 大事脉络 1987年1月,无线差转台顺利开播。 1996年11月,农场场直地区有线网铺设成功,入户1 000户,传送20套电视节目。 1999年,农场建场30周年庆典,广播电视局摄制 4集大型系列专题片,在农场俱乐部用投影仪播放。...
章下序
第八编 社会第一章 人口 民族章下序 农场人口不同时期结构有所不同。1978年以前主要是复转官兵、支边青年、城市知青、复转官兵家属、少量国家分配来场的大中专生和一些自动来场人员。1978年后大批知青返城后,主要是老职工及子女。20世纪90年代后,老职工陆续离退休,有的返乡异地居住。职工主要是...
第一节 人口规模
第一节 人口规模 第一节 人口规模 农场的人口来源早期主要是转业官兵。1957年 1月,老铁兵进场踏察看点,1958年3~5月,大批转业官兵及部分家属进场建点开荒。1959年7~8月,山东支边青年来场参加农场的开发。1964年第一批北京支边青年下乡来场,196...
第二节 人口构成
第二节 人口构成 第二节 人口构成 一、年龄结构 五分场时期,人口主要是复转官兵,40岁以下的青壮年人占 95%以上,婴幼儿很少,绝大多数是男职工。1959年一批山东支边青年来场,女职工人数比例有所上升,进入20世纪60年代,部分转业官兵家属陆续来场,幼儿、...
«
1
2
...
7186
7187
7188
7189
7190
7191
719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