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林分类型分布
第二节林分类型分布 一、红松林 多分布于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坡度较缓的山坡、山腹中下部或低平地段。辖内现有红松林总面积3075公顷,蓄积50.3万立方米。大片的红松林很少,面积最大的是白山林场天然红松母树林,为478公顷。零星的红松林多分布在山帽、石塘和沟系后堵等作业困难地段。林内混有少量伴生的...
第一节气候特征
第五章气候第一节气候特征 金山屯区(局)地处中高纬度,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征是晚春早霜,气温、降水变化幅度较大。春季干燥多风,降雨少;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气候湿热,降雨集中;秋季降温急剧,易发生早霜危害;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常为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压所控制,天气寒冷而干燥。 据气象部门...
第二节区域气候
第二节区域气候 由于地形、地貌水同,形成了区域气候变化,即山区小气候。辖内共分3个气候区域:北沟低山区、南沟低山区和汤旺河低山丘陵区。由北至南气温递增,北沟低山区造林日期比汤旺河低山丘陵区晚4至7天;南沟低山区比汤旺河低山丘陵区晚7至15天。老白山顶峰气候寒冷,有终年不化的斑点状永冻层。 北沟低...
第三节物候
第三节物候 自然物候反映该地的季节变化规律,可以利用这些规律去指导林、农各业生产。长期以来,金山屯劳动人民在生产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物候观测经验。仅将观测到的物候纪录于后。 1月 木材生产,集材,装车,运材,卸车、造材、选材、归楞。 营林生产,人工林间伐,天然幼壮林人工抚育,种子处理,...
第一节历史沿革
第二编 建置第一章建置归属第一节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境域为肃慎人居住地。据考古发现,境内始有肃慎人流动散居。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11年),称貉地。汉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地域归属秽貊,境内北山大砬子一带形成较大的古代居住址。生活在这里的肃慎族,...
第二节政权建置
第二节政权建置 1948年春,合江省佳木斯市移民93户,320人来金山屯,成立学习村,归属汤原县五区(南岔)领导,党支部书记刘忠汉,农会主席张贵绪。1950年选举李英忱为村长。 1952年9月29日,经松江省政府批准设立伊春县,学习村划归伊春县二区(南岔)领导。 1956年春,设置伊春县美溪...
第三节企业设置
第三节企业设置 金山屯林业局建于1952年4月1日。是年初,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局长赵树森带领有关人员入境踏查,发现森林茂密、资源丰富,故将当时的地名大荒沟改名为大丰沟。建局时使用此名,为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大丰森林工业分局,隶属伊春森森工业管理局领导。 1953年7月28日,大丰森林工业分局变为...
第一节行政区划
第二章行政区划及区(局)址第一节行政区划 建局初,施业区内划昆仑、荒沟、丰岭3个分区,设丰峦、丰林、丰岗、青年、昆仑5个作业所。 1953年9月9日,森林工业分局改为森林工业局后,将5个作业所变成丰峦、丰林、丰岗、丰森、丰茂、丰秋、丰岭、青年、昆仑、丽林、兴隆11个伐木车间。翌年伐木车间易名伐木...
第二节区(局)址
第二节区(局)址 区(局)址位于行政区(林业施业区)西南隅,地属河谷冲积小平原,面积7.5平方公里。南临大丰河,西、北索绕场旺河,青山环抱,山水辉映,素有金山半岛之称。加之,汤林线铁路婉延汤旺河一岸,伊南公路、伊鹤公路贯通其间,堪属居势显赫之交通要地。 1952年建局初,区(局)址仅有学习村和金...
第一节林场
第一节林场 一、白山林场 白山林场位于区(局)址东北部,东与鹤岗桶子海交界,北与鹤岗嘎拉气河相隔,南与丰林、丰岭林场毗邻,西与丰丽林场接壤。总面积32 157公顷,有林地22 401公顷。森林资源蓄积2 066 729立方米,以针阔混交林为主,覆盖率为69.7%。辖内平均海拔680米左右,最高海...
第二节森林经营所
第二节森林经营所 一、丰沟森林经营所 丰沟森林经营所位于区(局)址东南部,南与丰茂林场毗邻,北与丰岭林场交界,东与丰林林场接壤,西与小昆仑林场相连。总面积10 767公顷,有林地9 135公顷,沼泽地441公顷,苗圃地6公顷,农业用地224公顷。辖内平均海拔高度569米,年均气温O℃左右,无霜期...
第三节农业村屯及农场
第三节农业村屯及农场 一、金峰村 金峰村位于区(局)址内西南部,是区(局)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总面积569公顷,农田5 323亩。现有村民217户,917人,劳动人口298人,家庭承包作业组150个。农机具31台(辆),机械化程度达40%。 1948年春由佳木斯移民组建的学习村,是金峰村的前身...
概述
第三编 资源第一章林木资源概述 据《汤原县政概要》记述,民国初年,区(局)境域一带山深林密,古木参天,“为郁郁葱葱之于古未斧密集森林”,林木蓄积“至大且富”。1940年冬至1945年8月,日本伐木根头进入掠伐,加之日伪军讨伐抗日联军放火烧山,使丰富的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建局后,区(局)努力贯彻“...
第一节林木构成及消长
第一节林木构成及消长 1953年国家林业部一类经理调查,辖区总面积184 528公顷,林木蓄积为21 836 000立方米;森林覆被率达57.6%。在林木蓄积中,幼龄林占1.2%,中龄林占1.2%,成过熟林占97.6%。林木构成为:针叶树种占71.8%,阔叶树种占28.2%。红松占总蓄积的57.5...
第二节用材林
第二节用材林 1953年,在施业区内划分天然用材林102 999公顷,蓄积18 261 200立方米。其中,幼龄林12 790公顷,蓄积376 800立方米;中龄林12 336公顷,蓄积963 700立方米;成过熟林77 873公顷,蓄积16 920 700立方米。用材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的96.9...
«
1
2
...
8696
8697
8698
8699
8700
8701
870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