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地表水
第一节 地表水 一、嫩江 《魏书·乌洛候传》称嫩江为“难水”,《新唐书·流鬼传》和《室书传》叫做“那河”。辽金史称“鸭子河”。辽代还将嫩江称“乌纳水”。《无史》称“揉河”、“纳兀河”。《明一统志》中称“脑温江”(蒙语意为“碧”)。还有...
第一节 地下水
第一节 地下水 梅里斯区境内地下水为原层第4纪砂砾石层潜水,孔隙度大,地下经流畅通,埋藏浅,一般浓度不到10米,补给来源丰富,地下水年平均补给量6.07亿立方米。承压水弹性储存量1.51亿立方米,年平均降水渗入量2.2亿立方米,开采...
第一节 土壤
第三章 土壤 植被第一节 土壤 梅里斯区境内共有7种土壤类型,16个亚类,多为比较肥沃的黑钙土、草甸土,少量砂土、盐土和碱土。 一、黑钙土 黑钙土面积为1 052 942亩,占土壤面积的46%,其中耕地面积为828 091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60.85%,各乡镇均有分布。黑钙土...
第二节 植被
第二节 植被 梅里斯区境内,在清康熙年间,森林、草原覆盖率在90%以上。榆树、柳树、桑树、杏树、樱桃、灯笼果、稠李子遍布江心诸岛。各种飞禽走兽往来于森林草莽之中。 清朝末期,森林、草原覆盖率已不足30%,其主要原因是山东...
第一节 四季特征
第四章 气候第一节 四季特征 梅里斯区位于北纬47°00′~47°52′之间,属中温带,居我国东北季风区内。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季风特点明显,气温的日较差...
第二节 日照和辐射
第二节 日照和辐射 梅里斯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867.1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64%。但各年有所不同,日照时数最多年份是1958年,为3 132小时;最小年份是1964年,为2 490小时。 日照时数与昼夜长短...
第三节 气温
第三节 气温 梅里斯区气温年平均为3.2℃,变化在1.7~4.7℃之间,相差3℃。最高年份(1957年)达4.7℃;最低年份(1956年和1969年)为1.7℃。年平均温度比同纬度沿海地区低。 最热...
第四节 气压和风
第四节 气压和风 气压 梅里斯区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在东亚季风区内。西北部紧邻蒙古和苏联的西伯利亚,东部距海较远。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大陆散热快,蒙古及西伯利亚成为大陆寒冷中心,即蒙西冷高压中心(1 03...
第五节 降水与蒸发
第五节 降水与蒸发 降水 区内年平均降水量为415.5毫米,因受大陆性季风影响,降水量在时间分配上变化很大,累年各月平均及最大最小降水量表明,11、12、1、2、3月份降水量均在10毫米以下。其中二月份最少。7月份...
第六节 物候
第六节 物候 因物候随着纬度、高度、坡向和温度条件各不相同。境内南北距离85公里长,因此,南北气候不同,南部比北部早1~3或3~5天(农时)。 植物候 花候:梅里斯杏花已现凋谢;雅尔塞杏花竟相开放;而北部莽格吐的杏花正含苞待放。 林候:梅里斯街道两旁绿柳成荫;雅尔塞垂柳刚刚吐芽...
第五章 物产资源
第五章 物产资源 梅里斯区处于温带森林一草原植物带中,具有林木生长的气候条件。草原辽阔,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据清代西清所撰《黑龙江外记》载“沿江平地多榆,近水多柳”。齐齐哈尔建城后,人口逐年增加,耕地不断扩大,大片林地被乱砍滥伐。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到1949年,森林...
第一节 植物
第一节 植物 一、树木 境内主要树种有小叶杨、小青杨、大叶杨、山杨、家榆、蒙古柳、垂柳、旱柳、蒙古栎、糖槭、樟子松、红松、落叶松、红皮松、紫丁香、榆;北部草原有少量的桑树、山杏、稠李子、山丁子、野刺玫、文冠果等。近年...
第二节 动物
第二节 动物 一、野兽 狼、狐、獾、狸、貉、兔、黄鼬、艾虎、刺猬、蝙蝠、草原黄鼠(大眼贼)。普通田鼠、麝鼠,水獭等。 二、鸟类 环颈鸡(野鸡)、...
第三节 矿产 土产
第三节 矿产 土产 一、矿产资源 境内沿江一带含大量建筑用砂石,质地优良,贮藏量2 759亿吨。 全区各地均有黄粘土、细沙土和制砖用粘沙土,九砖厂的红砖产...
第一节 干旱
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一节 干旱 梅里斯区属松嫩平原干旱区,年降水量分配不均,一年四季均有干旱出现。春旱极为严重,夏旱(俗称掐脖旱),秋旱(俗称秋吊)。对作...
«
1
2
...
12132
12133
12134
12135
12136
12137
12138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