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设治后沿革
第三节 设治后沿革 1956年5月,根据齐齐哈尔市人民委员会《齐民字第11号文件》的通知精神,由达呼店区、榆树屯区、虎尔虎拉区合并成齐齐哈尔市郊区,暂在大民屯办公,9月份郊区搬到梅里斯办公,并将卧牛吐达斡尔族自治区并到齐市效区,改区名为梅里...
第一节 街道
第二章 行政区划第一节 街道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街道办事处位于城内中间。面积1.94平方公里。 城内现有7条街,4条路。7条街是:爱民街、耀华街、农富街、兴梅街、育德街、公园街、建梅街。4条路是:华丰路、梅里斯路、齐富路和齐甘过境...
第二节 乡镇
第二节 乡镇 一、雅尔塞镇 雅尔塞镇位于梅里斯区东部,距区府所在地20公里。坐落在嫩江北岸的嫩江平原上,距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9公里。南靠嫩江,东与卧牛吐镇相邻...
第三节 外驻单位
第三节 外驻单位 一、建华机械厂梅里斯分厂 亦称16车间,是齐齐哈尔建华机械厂所属的1个车间。地处梅里斯街道办事处北约3公里处,有职工160人,全民职工78人,集...
第一节 人口数量
第三章 人口民族第一节 人口数量 梅里斯属境的大部分村屯是1648年形成。原居住在精奇里江的达斡尔族,不堪忍受沙俄的蹂躏,沿嫩江逐步南迁,先驻墨尔根(今嫩江县一带),...
第二节 人口构成
第二节 人口构成 一、性别构成 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梅里斯区人口性别构成是:男性人口75 602人,占人口51.4%;女性人口71 457人,占48.6%,男性多于女性2.8%。 1982~1990年性别比例构成状况表 ...
第三节 人口控制
第三节 人口控制 梅里斯区计划生育工作起始于1960年,主要提倡节制生育,广泛宣传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的重大意义。1963年9月26日,国务院发出了《计划生育几项规定》要求在3年内把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下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要控制在1.5...
第四节 民族
第四节 民族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以达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多民族聚居区。全区由14个民族构成。据1958年普选时统计:全区总人口数为108 518人。第一位是汉族,人口为81 674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5.2%;第二位是达斡尔族,...
第五节 民族分布
第五节 民族分布 清代,本区境内是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蒙古等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俗称为渔牧猎区(打牲部)。清廷称此地为“索伦杂部”。整个民国时期,一直是达斡尔人处于多数主体地位。从民国初年到人民政权建立。每年只有少数的...
第一节 地名考略
第四章 地名第一节 地名考略 莽格吐村 曾用名利民村,达斡尔族语称为“莽格尔蒂”,其含意为长有山蔓根野菜的地方。四周遍地长有山蔓根野菜而得名。 该村是清乾隆年间,由额尔门沁村的多金莫昆敖拉哈勒人初克勒弟兄分家后到此建立渔猎点逐渐形成的村落。开始只有3户人家,民国初年发展到35户...
第二节 地名简介
第二节 地名简介 一、梅里斯乡 梅里斯(MeiLiSi) 在齐齐哈尔西20公里。原称梅鄂屯,后称梅勒斯。《黑龙江外记》载:梅鄂屯为蒙古语,意为蒙古官名。另据1946年,土改时梅里斯西头有关帝庙,上书“梅勒斯”,并非梅里斯。...
第三节 地名对照
第三节 地名对照 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虽设治较晚,但历史悠久,且多民族聚居,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随着政治、历史、自然灾害及民族构成的不断变化,长期以来存在着一地多名、异地同名或文名与口头直呼名称不一等等。 根据国发[1979]30...
第一节 地质
第二编 自然地理第一章 地质 地貌第一节 地质 梅里斯区属于我国东部的第二隆起带。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曾经历多次海陆交替变化。2.5亿年以前(古生代末期)在浅海淹盖之下,海底为古生带二迭系龙头组的岩层,受华力西地壳运动(...
第二节 地貌
第二节 地貌 梅里斯区位于嫩江平原西部,大地貌属于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面积为1 948平方公里。 冲积平原地势低洼,平均海拔146米。低河漫滩面积较大,古河道、牛轭湖、碟形洼地较多,每至雨季,常酿成洪涝灾害;沙丘、沙岗缺乏林木保护...
第二章 水文
第二章 水文 梅里斯区属嫩江水系,是黑龙江水系的二级支流。系黑龙江流域的一条外流河。外流区域中又有小范围的内流区域,是区内地表水的显著特点。 区内水域面积辽阔,地表水丰富,受地貌和气候影响,区内有一江三河(嫩江干流及其支流阿伦河、音河、二沟河),及大小湖泡32个,常年积水的沼泽苇塘17...
«
1
2
...
12131
12132
12133
12134
12135
12136
12137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