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五节 专业教育
第五节 专业教育 一、明水初级师范学校 1956年7月成立明水初级师范学校,学制3年,当年招生60名(一个班),暂借一中教室授课。1959年招收新生两个班,共有学生160名。1960年新校舍建成又招新生150名。1961年共有学生708名。 1962年 5月学校停办,部分学生分配到小学任...
第六节 成人教育
第六节 成人教育 一、职工干部业余教育 (一)工人夜校 1949年县文化馆在县城内办工人夜校一处,借西南隅小学教室,聘请第一完小老师上课。学员是不足高小程度的工人、店员,开设国文、算术、政治常识等课程。1952年明水县职工业余文化学校成立,该校停办。 (二)明水县职工业余文化学校 1...
第七节 特种教育
第七节 特种教育 1959年6月,在县实验小学内设聋哑班1个,有教师1人,学生8名。1961年,有教师 3名,学生11名,分为一年级、三年级两个班。1964年,第一期学生有4名毕业,其余4名中途因故离校。1965年,有学生5名,其中四年级3名、一年级 2名。1973年,在县城西街路北建成聋哑学校...
章下序
第三章 教师队伍章下序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明水县境内只有一名小学教师。伪满康德12年(1945年),全县共有中小学教师135人。1985年共有中小学教师3 112人,同时师资质量也与旧社会有本质的区别,大专学校毕业生增多了,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人数增多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
第一节 队伍构成
第一节 队伍构成 一、小学教师 民国13年(1924年),全县共有小学教师33人,其中在明水县第一初高两级小学校任教的有9人,占全县小学教师总数的27.3%。在这9人之中,受过中等师范教育的5人,受过初等师范教育的2人,受过中等专业教育的1人,受过初中教育的 1人。民国16年(1927年)...
第二节 师资培养
第二节 师资培养 明水县教师进修培训主要靠教师进修校来进行,每年也有少数教师离职去大专院校学习。1953年,全县凡不足初师文化程度的小学教师一律参加文化学习,主要科目是初师语文、算术。1956年7月,通过考试招收在职教师函授学员300名,以区分片编班,由函授站教师游动授课。1961年把全县中...
第三节 教师待遇
第三节 教师待遇 一、政治待遇 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教师社会地位低下,被称为“孩子王”,有“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的说法。伪满时期教师是“四大软”之一,人们认为“当教师是知识分子的末路”。解放后,党和政府重视教育,尊重教师,称教师为“人民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但是在“左”倾路线千扰...
章下序
第四章 教学研究章下序 1949年建国后,教学研究工作在各学校结合教学业务进行。1957年成立明水县教研组。1981年后相继成立了中小学各学科教研会,对教学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一节 教育研究
第一节 教育研究 1982年 5月成立明水县教育学会,有会员80名,会员中多数是中小学教师,少数是教育行政干部。1984至1985年不定期出刊《教育信息》共11期,每期16开纸8页,约1万余字。1982年、1984年各开年会1次,共交流论文 51篇,解决了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只教知识,忽略...
第二节 教学研究
第二节 教学研究 1949年建国后,明水镇内只有1所初级中学和1所完全小学校(现在第一小学)。明水初中编各科任课教师为各科教研组,第一完小则把任课教师按所教学年编成学年组,进行各科教学方法研究,推行“自学辅导”的教学方法。1954年全县城乡中小学研究推广启发式教学方法,废止“注入式”“填鸭式...
章下序
第五章 教育经费章下序 民国时期,教育经费全系自筹,伪满时期是“国家”拨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要是国家拨款,其次是集体事业自费办学,另外还有勤工俭学的收入。
第一节 国家办学经费
第一节 国家办学经费 一、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教育经费全系地方自筹,其主要来源是垧捐、粮捐,另外还有学田地 (民国14年省署拨给坐落在兴仁社一甲七井的熟地 104垧,抛荒166垧,毛荒125垧,共395垧)。历年经费是: 民国14年 (1925年) 21 480元 民国16年 (1...
第二节 集体办学经费
第二节 集体办学经费 集体办学经费包括工厂办学、农场牧场办学和民办教师补助等三个项目。1953年明水县第一农场、第二农场同时办起了小学校,经费由企业自己负担,当年支出10 500元。1960年淀粉厂办小学一处,经费由该厂负担,当年支出 4 800元。1958年开始,农村以评工分的办法解决中小...
第三节 勤工俭学
第三节 勤工俭学 明水县中、小学的勤工俭学活动始于1950年,以种学田地为主要形式,当年有生产劳动基地 1 908.5亩。1955年后开始拣粮、拣柴、拣粪等活动。1958年,贯彻“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全县中小学有校办农场92处,校办制砖、水泥、化肥、钾盐...
篇下序
第二十篇 科技篇下序 解放前,明水县无科技活动。1956年中共明水县委开始抓科普工作,1960年成立明水县科学技术委员会,领导全县科技工作。20多年来,科技队伍不断扩大,科学普及、科学研究工作不断发展,到1985年全县共取得优秀科技成果 157项,对本县的工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1
2
...
13688
13689
13690
13691
13692
13693
13694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