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组织沿革
第六编 教育、卫生、科研、文化第四十章 教育志第一节 组织沿革 一九五七年创办学校,当时未设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干部。一九五七年,总场、分场各设一名文教助理员管理总场,分场的普通教育和职工教育。总场文教助理员编制在场长办公室,受场长办公室和宣传部的双重领导。分场文教助理员编制在分场部,行政...
第二节 小学教育
第二节 小学教育 一九五七年九月,创办职工子弟小学和职工子弟小学第一分校。职工子弟小学的校址在二分场场部,设一、二、三年级,四个教学班(一年级双班)。有学生149 人,教师5 人(其中女教师1 人),田加恩负责。职工子第小学第一分校校址在北山,设一个复式班(一、三复式),有学生40人,李九韶...
第三节 中学教育
第三节 中学教育 一、农业中学 一九六五年秋,为贯彻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为场培养有文化有技术的工人,场创办了一所半农半读的初级中学(简称农中,下同)。党委书记孙绍文任校长(兼),曾鹏任副校长。校址设在北山砖瓦厂,学制为三年;毕业后分配工作。一九六五年招收一个班,学生35人。开设语文、...
第四节 幼儿教育
第四节 幼儿教育 从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八○ 年,铁力农场没有兴办过正规的幼儿教育,只是在农忙季节,为了让家属能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有些生产队临时成立托儿所,找一两名有文化的家属做教师,教幼儿唱歌、数数、认字,农忙过后便解散。再就是学校招收一年级新生时,对新生进行一个多月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一般在...
第五节 师资培训
第五节 师资培训 师资培训工作,“文革”前主要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暑假、寒假教师集训,学习文化、业务;二是参加函授学习。一九六二年到一九六四年参加庆安师范学校高函部学习的有3 人、中函部学习的有30人。“文革”期间,这项工作中断,到一九七七年才又恢复。恢复后,场教育行政部门一面组织中、小学...
第六节 职工教育
第六节 职工教育 职工教育工作在建场初期就开展了,总场、分场、生产队都设有业余学校。每星期的二、四、六晚上学习。业余学校的校长一般都由本单位负责人担任。总场业余学校的校长一九五五年为党委副书记岳富孝担任。总场和分场的业余学校都设有专职教员讲课,一九五九年七月二十四日,总场成立了扫盲委员会(岳...
第一节 组织沿革
第四十一章 医疗卫生志第一节 组织沿革 铁力农场职工医院建于一九五六年一月,设有门诊部、内科、外科、产房、化验室、手术室、药局。当时未设卫生科,全场的卫生工作由职工医院兼管。一九五八年,“十一”农场改为铁力地区农场办事处,铁力农场职工医院随之改为铁力地区农场中心医院。一九五九年铁力地区农场...
第二节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概况 铁力农场建场初期,职工医院的设备简陋,医疗科(室)不全,床位只有30张,医疗水平相当当时县医院一级。 “十一”农场恢复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展。这时,场仍未设卫生行政管理机构。防疫、妇幼保健等卫生工作,只是临时组织人员进行。医院的规模没有扩大...
第三节 医疗
第三节 医疗 场职工医院能治疗内、外、妇、儿、传染等科的常见疾病,能治疗中毒休克、“四衰”、中毒性消化不良等疑难病,能做颅脑损伤、胸膜联合伤、剖腹产、子宫全剔、结扎等手术。从一九五六年建院至一九八三年,在医疗、护理方面未发生过较大的技术事故和责任事故。一九七七年以后,医务人员努力学习医学知识...
第四节 卫生防疫
第四节 卫生防疫 场区发病较多的疾病有麻疹、小儿麻痹、痢疾、传染性肝炎、伤寒、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出血热。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二年,死于麻疹合并肺炎的儿童40人。到一九八二年,因患小儿麻痹瘫残的有10余人。从一九六九年至一九八二年,患流行性出血热的14人,死亡6 人。 场区地方病有甲状腺...
第五节 妇幼保健
第五节 妇幼保健 一九五六年冬,举办接生员学习班,推广新法接生。从一九八○ 年开始,利用广播、会议宣传围产期保健理论及对妇女进行“三期”保健教育。一九七八、一九七九两年,对800 名妇女进行癌症、子宫脱垂普查。一九八二年对场部住区0 —3 岁的200 名儿童进行普查,了解佝偻病、贫血和营养不...
第六节 计划生育
第六节 计划生育 场计划生育工作始于一九六三年。是年四月场党委发出通知,号召全场广大职工、家属实行计划生育。一九六六年计划生育工作出现高潮,数百名妇女做了绝育手术。全场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下降。“文化大革命”中,计划生育工作遭到破坏,生育又处于无政府状态,全场人口自然增长率又开始上升。一九七三...
第一节 科研机构的演变
第四十二章 科研第一节 科研机构的演变 建场初期,铁力农场就成立了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孙绍文、陈树仁、李文德任正副主席、原云巨等18人为委员,张培坦、王静为秘书,成立了一分场科研站、二分场科研站。一分场科研站设于三站,由农业技术员许传根,柴文悌先后负责。二分场科研站设于王杨,由农业技术员于洪...
第二节 科研工作概况
第二节 科研工作概况 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六六年,通过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农场广大职工对科学技术的认识越来越高,各行各业都积极开展了技术革新与发明创造活动,对农场的生产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二分场的科研站,以试验田的方式,培育对比选出优良品种,再由生产队繁育推广。那时,农场大面积种植的小麦“秃不...
第三节 科研成果简介
第三节 科研成果简介 我场技术革新是从六十年代初开始的,有效的技术革新40余项。其中,有的项目参加省和农场总局农机展览会的展出,有的受到国家农业委员会的表彰。这些革新项目,对于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机械消耗,都起了显著作用,推动了我场农业,农机事业的发展。 一、KS—0...
«
1
2
...
15598
15599
15600
15601
15602
15603
15604
...
17821
17822
»